1 / 32
文档名称:

客运专线客运站规划理论与方法PPT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586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客运专线客运站规划理论与方法PPT课件.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6/30 文件大小:5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客运专线客运站规划理论与方法PPT课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综述
问题背景
国内外现状和经验
国内的理论研究
1、定性的分析
原则和影响因素
2、定量的分析
通过扣除系数法推算
通过图解法推算
计算机模拟法
第1页/共32页
(一)问题背景
我国还存在着中速列车(达不到高速铁路规定的运行速度而低于高速列车速度运行的列车)与高速列车共线运行的问题,就必然存在着列车越行,因此,分布好停车站、越行站是高速铁路建成后良好运营的保证。
第2页/共32页
(一)问题背景
1)纯高速列车模式
此模式下开行的列车全部为高速列车,有相同的运行速度,仅停站次数不同和高速列车运行距离长短不同。
此时高速铁路车站分布和站间距离对能力没有影响。
第3页/共32页
(一)问题背景
2)高中速列车共线模式
当高速铁路上高速旅客列车和中速(140km/h以上)旅客列车共存时,列车运行图表现形式将不再是平行运行图。中速列车将严重影响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从而产生一系列间题。
可否采用既有铁路提高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的办法,以增加中间站数来减小扣除系数?
高速铁路上,中速列车的待避可否降低扣除系数从而提高通过能力?
站距在高中速列车共线的高速铁路中,对通过能力起多大作用?
第4页/共32页
(一)问题背景
中间站的设置对线路通过能力有重大影响。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与既有客货共线铁路的通过能力在目标和服务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
既有铁路的通过能力,是以牺牲货物列车旅行速度,换取较小的旅客列车扣除系数,从而得到较大的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高速铁路是客运专线,不能以牺牲中速旅客列车或高速列车的旅行速度来换取通过能力;又高速铁路的列车追踪间隔I值较小,高速列车速度V高速和中速旅客列车速度V中速之差很大,不能应用既有铁路车站分布原则。
第5页/共32页
(二)国内外高速铁路车站设置方式
据资料表明,国外高速铁路车站设置的平均站间距离大都在30—100 km之间(《京沪高速铁路营业站及技术设施合理配置的研究》)。其主要线路车站设置情况见下表。
第6页/共32页
(三)国内的理论研究
1、原则和影响因素(定性的分析)
(1)高速铁路车站设置原则
①应最大限度满足沿线各城市的旅客出行需要和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应满足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需要;
③要便于高速铁路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增强高速铁路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的竞争力;
④有大量旅客集散的城镇设客运站,根据列车运行和调整需要设置中速列车待避高速列车的越行站。
⑤停车站与越行站分布关系——旅客的乘降和列车的越行两者结合起来考虑设计;
⑥为了高速运行需要确定高速铁路最大站间距
第7页/共32页
(三)国内的理论研究
(2)影响高速铁路停车站、越行站分布的因素分析
①高速铁路停车站受客流越行限制
②高速铁路越行站分布要受到“高中速混跑”模式的影响
③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对车站位置的影响
④高速铁路的停车站还要受到地形地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⑤高速铁路车站设置应考虑运输市场及城市经济的影响
第8页/共32页
(三)国内的理论研究
2、定量的分析推算高中速列车共线运行的区间通过能力及车站合理站距
①通过图解法推算
杜文教授,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利用运行图图解法分析了高速铁路中间站设置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②计算机模拟法
刘华,利用计算机模拟法研究了高中速列车共线运行模式下,不同中速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和不同高中速速度匹配情况下的车站距离。
第9页/共32页
(三)国内的理论研究
③通过扣除系数法推算
扣除系数法是沿袭传统的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计算法,以一种列车占用能力为标准,确定其他列车与该标准列车在能力占用上的当量关系(即扣除系数),从而将不同列车的能力占用归一化为标准列车的数量,确定出通过能力是理论计算值。在客运专线通过能力计算中,一般以速度最高的A类列车确定为标准列车。
第10页/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