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乡镇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
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一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面临矛盾多、压力大, 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干部的心 理及工作常态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新形势下的种种要求,使乡镇干部 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很容易出问题,轻者影响工作,重 者严重失调,精神崩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乡镇干部的心理健康问 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真正重视,真情关心,真心爱护”乡镇干 部,提高乡镇干部心理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
一、乡镇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地在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有效提高了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就目前的整体情况看,乡镇干部的 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还是良好的,大多数干部心理健康、积极,状态良 好,幸福感强。但是,也有部分干部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部分 干部存在焦虑、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等心理困扰。
乡镇干部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表现为四种心理:一是能 力与难度偏差引起的“恐慌”心理。面对群众上访、计划生育、群体 性突发事件、拆迁、山林权属纠纷等疑难工作,茫然失措,“硬招不 敢用、软招不管用、新招不会用”,深感能力不足,常觉“能力危 机” “本领恐慌”。二是定位与越位迷茫引起的“观望”心理。农村 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有些乡镇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 法、管理模式、工作能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不知该干什么,怎样干,
很迷茫。干了怕越位,在难定位与怕越位之间只好选择“观望”。三 是收入与现实窘迫引起的“自卑”心理。乡镇收入的缩水直接导致干 部的各类津贴、补助和福利成为难以兑现的“空头支票”,干部收入 较低,待遇较差。拮据的经济待遇与外面的富裕安逸形成鲜明对比, 窘迫的现实让乡镇干部有些自卑。四是有为与无位矛盾引起的“无 味”心理。乡镇干部是“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的“三苦” 干部,但绝大部分却一直没有晋升、流动的机会,很多甚至一辈子“原 地踏步”。在追求事业有为与仕途有位的矛盾冲突中,产生了索然无 味的心理。
二、乡镇干部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乡镇干部的心理困扰、心理异常、心理失衡等心理健康问题产 生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工作、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和个人自身问 题。
(一)来自工作的压力。“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 责任”,“领导责任问究制”、“一票否决制”等都在加重干部求发 展、保稳定的压力。对于诸如安全生产等不可控制的突发性事件的提 防与忧虑,对群众上访的应对等,都使干部“责任”担子骤然加重。 经常性工作已经很多,又要应对突发性事件,工作十分繁重,多数乡 镇干部“终日不得闲,身上百事缠;尝尽千般味,酸甜苦辣咸。”
(二)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转型期,乡镇干部在发展与稳定 的双重压力下,还要再抽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来应对各种社 会关系。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形形色色的诱惑,要妥善处理,平衡
各方,实非易事,给乡镇干部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 来自家庭的压力。乡镇干部也有家庭父母妻子儿女。但 他们工作太忙,再加上工作环境艰苦、待遇差、收入低、社会地位和 长期的两地分居等因素,无暇顾及家庭感情和子女教育,一些干部对 家庭感情有种危机感,对子女有愧疚感。
(四) 个人心理调适能力不足和对心理健康认识的缺失。大多 数干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