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仪器分析46985.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仪器分析46985.doc

上传人:yuzonghong1 2016/6/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仪器分析46985.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红移: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是溶剂效应等引起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蓝移: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是溶剂效应等引起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百分吸光系数:溶液浓度为 1% 即(1g / 100ml) ,液层厚度为 1cm 是的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溶液浓度为 1mol /L ,液层厚度为 1cm 时的吸光度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中的电子总是处在某一种运动状态之中,每一种状态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属于一定的能级,当这些电子受到外来能量( 如光、热、电) 激发时,以低能级( 如基态) 跃迁到高能级( 如激发态) 。由于分子内部运动所涉及到的能级变化复杂,所以分子吸收光谱也就比较复杂兰博比尔定律: 兰博比尔定律是物质对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是分光光度分析法的依据和基础, 兰博比尔定律说明了物质对光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液层厚度成正比, 物质对光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影响紫外分光系数的主要因素:位阻效应、跨环效应、溶剂效应、体系 ph 值得影响基频峰: 分子吸收某一频率的红外线后, 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产生的吸收峰泛频峰:倍频峰、合频峰及差频峰的总称振动耦合: 分子中两个相同的基团靠得很近或者连接在同一个原子上时, 由于其基本振动频率相同, 一个键的振动通过公用原子使另一个键的长度发生改变, 形成振动相互作用, 结果使频率发生变化, 并谱带分裂成双峰, 其中一个高于原来的频率, 另一个低于原来的频率的现象简并:基频峰在红外吸收光谱图上同一位置 667cm-1 处出现一个吸收峰影响谱带位置的效应: 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偶极距效应、氢键效应、键角效应、空间效应指纹区: 红外光谱中 1250-400 ㎝?1 的低频区, 因此在此区间谱带一般较密集, 红外能量较低特征区:红外光谱中 4000-1250 ㎝?1 的区间,因此在此区间谱带一般较稀疏,容易辨别影响红外吸收光谱位置的因素: 1、诱导效应: 由于取代基具有不同的电负性, 通过静电诱导作用, 引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变化,从而引起化学键力常数的改变,导致键或基团的特征频率改变 2、共轭效应: (单键上电子云密度)双键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力的常数减小,振动频率向低频率方向移动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必要条件:1 .Vl= Δ Vv , 即当辐射的能量等于分子的两个振动能级之差时,分子便吸收该辐射能的能量,使振动能级发生改变 2. Δμ不等于 0 ,在振动过程中分子偶极距的变化不等于零的振动才能吸收相应的红外线产生核磁共振(NMR) :在外磁场作用下,用波长 10~100m 无线电频率区域的电磁波照射分子, 可引起分子中某种原子核的自旋能级跃迁, 使原子核从低能级态跃迁到高能态, 吸收一定频率的射频,即产生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波谱法: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结构测定、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核磁共振条件必须具备的条件:1. 核具有自旋, 即为磁性核。I 不等于 02. 必须将磁核放在强磁场中,才能使核的能级显示出来,发生能级裂分 3. 照射频率必须等于核的进攻频率,即满足 V。=V1 化学位移: 在化合物中虽有同为氢核。但若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 则它们共振时所吸收的能量就稍有不同, 在波谱上就显示出共振谱线位移, 这种因化学环境变化而引起共振谱线的位移称为化学位移化学位移的比较:1. 诱导效应: 电负性大, 化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