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马说精品优秀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888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说精品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7/2 文件大小:1.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说精品优秀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马说精品优秀教案
马说精品教案
课 题 :《马说》 课 型:讲读 课时:两课时
主备人:卢艳辉 审核:初三语文组 2009-8-28
学****要点:
1、了解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理解文章内容,学****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重点:
积累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学****难点:
学****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预****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
祇辱于( zhǐ ) 骈死于( pián ) 槽枥 ( cáo )( lì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shí ) ( sù )( dàn )
食马者( sì ) 才美不外见( xiàn ) 食之不能尽其材( sì ) 其真无马邪( yé )
2、反复诵读课文。
3、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韩愈,字退之,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韩愈文选》。
二、检查导入:
1、导入:由“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
2、听写字词。
3、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老师补充。
背景:韩愈,有杰出才华,仕途却多坎坷。本文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之叹。
“现”,表现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等同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能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执策而临之:面对
尽其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完一石粮食。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才能来喂养它。
④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不饱,力气不够,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鸣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⑦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4、整体感知:
思考:作者流露出对“千里马”和“食马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为千里马被埋没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惋惜。
同时表现了对愚蠢浅薄的“食马者”的愤懑和控诉。
5、学生试背课文,最好能当堂背会。
第 二 课 时
学****过程:
复****上节课内容导入:
1、提问背诵课文。
2、检查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学****研讨:
1、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明确: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本文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
(3)、说说下列各条的寓意:
①千里马:人才 ②伯乐:能识别、任用人才的人
③千里马不遇伯乐:贤才难遇明主 ④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4)读完全文,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须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明确:要具备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赏识人才的伯乐;要把握住机遇;要有适合成长的环境。
品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这些用法看起来很平常,但运用恰当,也能表达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读者的回味。本文中的五个“也”字就是如此。试找出并体会其作用。
(1)、示例:不以千里称也。
这个“也”字,更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
(2)、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