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政治学考易混易错知识点
《经济生活》
一单元:
商品必须同时满足用于交换和劳动产品两个条件。赠予的、自然界的水,都不是商品。
价值体现劳动,使用价值体现需要。
我们学习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日常生活中的“某种东西有价值”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是同时产生,不是孪生兄弟。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不是商品。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区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使用观念上的货币(eg:吸尘器标价800元),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用现实中的货币(eg:花了800元买吸尘器)。
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现买现卖是流通,赊销赊购是支付。常见的支付手段有还债、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的是价值,不是质量。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单纯的物价上涨不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时国家可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国债发行;也可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减少纸币发行量、扩大银行信贷规模。通货紧缩反之。
以外币为单位是外币汇率,以本币为单位是本币汇率。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无关,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不是每一次商品交换时价值与价格都相符。
需求(供给)曲线上,自变量是价格,因变量是需求量(供给量)。
生活必需品弹性小,曲线陡;高档耐用品弹性大,曲线平。
一商品价格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同向运动;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反向运动。
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收入。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是占总收入的比重。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消费类型的划分:
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所有权和使用权都转移)、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使用权即刻转移,所有权逐步转移)、租赁消费(所有权不转移,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转移)
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行,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够提升素质、促进德智体发展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能够愉悦身心的消费)。
需要一分为二看的消费心理是从众和盲目,攀比不健康。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应用于过度超前和过度紧缩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应用于盲目跟风、情绪化消费,物质、精神不协调的消费。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单元:
区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以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不是完全平等。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是主体。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认缴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只有股份有限公司能发行股票,满足一定条件能上市,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发行股票不能上市。
股票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性质是股份凭证,股息红利、买卖差价是收益;债券性质是债务凭证,利息是收益。
保险不是可以避免风险,而是可以减少风险损失,从规避风险。
值额收的税属初分,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所得征的税属再分;企业工人工资属初分,公务员工资属再分。另外:国家财政支出(如社保支出等),往往都是再分;按生产要素收入往往都看作初次分配。
常考:“提高企业最低工资”属初次分配措施,“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属再分。
常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认为“初分只重效率,再分只重公平”的观点是不对的。
4、区分财政三作用:凡促进公平、改善民生(教育、社保、医疗)的选“作用一”;凡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交通等)及大型工程(三峡高铁等)、支持落后产业(农业)、支持落后区域(西部)等都选“作用二”;凡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总供求”的选“作用三”,财政政策体现在财政“收支”的调整上,通缩就扩张性(多支少收),通胀就紧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