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当代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当代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当代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当代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类似的犯罪分子如何来对付警方的侦察, 从而在作案中采取更狡猾、更隐蔽的手段。二、声音道德声音道德主要表现在广播媒介, 电视与网络则具有视听兼容的优势和综合的表现力。施拉姆曾说:“无线电广播已将人类传播活动, 由印刷媒介拉回到口头传播时代,它使所有人类接受新闻及娱乐之****惯发生了极显著之变化。”①一般说来, 人的听觉器官是最敏感、最易被激发的感觉器官, 声音相对于“观看”来说, 也要亲切得多,这就比较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接近。广播使用的是规范口语, 加上声音的表情性, 很容易使受众得到心理认同。广播用口语化的语言, 直接同受众交谈, 不受文化水平高低的限制, 因此具有较强的渗透性。 1938 年 10月 30 日晚, 是西方万圣节前夜,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播音员突然以“新闻记者”的身份, 向听众“现场广播”他的“目击”情况: 一批火星人正在新泽西州降落, 见人就杀, 美国军队根本抵挡不住火星人的攻击, 纷纷溃退。最后,“现场”的播音员也被“消灭了”, 火星人正在美国全面推进。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 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惊恐, 以为世界末日到了, 社会一片混乱。其实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的只是一部叫《星际大战》的广播剧, 事先也预告过。但由于逼真的音响, 煞有介事的描述, 听众把它当成了新闻报道。而且不少人事前也不知道预告, 刚好调到这个台时听到绘声绘色的“大战”广播, 也就信以为真, 结果造成了全国性的恐慌。声音在其中起了很坏的影响。三、图像道德我们已步入“读图时代”, 图像的直观性效果, 具有文字表述所不具备的优势。某些所谓“非笔墨所能形容”的事, 往往一幅新闻照片、一个电视镜头就表达清楚了。特别是图像报道利用直观形象的特点, 将触目惊心的事实展现出来, 受众一目了然, 即刻就可产生审美效应。但问题是, 媒体受某些利益的驱使, 利用掌握的话语权力, 把世界展现为概念化的图像, 受众仅仅面向图像并且将图像看作世界。半个世纪前, 人类对战争的痛苦与残忍深有体会, 而上个世纪 90 年代发生的海湾战争在媒体中表现出的轻松感, 使本土的美国人民觉得他们的大兵正在那里玩烟火, 一切就跟卡通读物一般充满了游戏的乐趣。人们只要稍加思考, 就可知媒体出于一定目的择取了画面, 策划了人们对现实的意象。曾轰动一时的台湾女艺人***冰的女儿白晓燕遭到绑架、最后被绑匪杀害一案, 台湾一些媒体刊登了白晓燕双手被绑、全身赤露、面目全非的尸体的大幅照片, 被害人亲属对此表示出强烈的抗议, 不少受众也纷纷指责。 2002 年大连“5·7”空难发生后, 由于事发海域情况复杂, 打捞人员历尽艰辛才于 5月 14 日找到第一黑匣子( 语音记录器)。5月 15日, 一幅表现黑匣子被打捞出水的照片发表在全国各大小报刊上:“打捞员抱着黑匣子站在照片中央, 满脸高兴: 站在他身后的一群人无不面带笑容, 有的鼓掌, 有的还激动地把双手举过头顶。”这幅新闻照片在报上一露脸, 立刻引来一片愤怒声、声讨声和质疑声。 5 月 17 日《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版刊登一篇读者对媒体的批评文章《媒体的成就感与人性的光芒》, 文中写道: “的确, 作为读者, 我们想知道事件的详情和后续进展,这就需要媒体进行及时和详尽的报道, 但这必须是在一定的原则之下———爱心、悲天悯人、尊重人、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