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齐鲁兵学的文化特征PPT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442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齐鲁兵学的文化特征PPT课件.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7/4 文件大小:4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齐鲁兵学的文化特征PPT课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兵学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1、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兵学,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像儒学、易学、道学及其他几种主要学说一样,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中华文化概括为“兵、医、农、艺”,兵列榜首,这可能是为了说明中国是一个兵学思想发源较早而又著述颇丰的国度。从某种特定的视角看,也不无道理。
第1页/共25页
一、兵学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2、起源很早、种类繁多: 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兵书有四千余部,流传下来的也有两千余部。
第2页/共25页
一、兵学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3、先秦兵学的地域性特征:
所有人类活动的痕迹都显示,人的地域文化品性,是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漫长的历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同样,地域文化品性作为重要的人文及自然结晶,也弥散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中华民族内部每一群体、每一族群的历史进程。换言之,辽阔广袤的大地、复杂丰富的生态景观,对生活以不同方式的参与和投入,使得中华大地上的居民早在文明初曙之时,就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征。
第3页/共25页
一、兵学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先秦时期,战争频繁激烈的现实造就了兵学文化的高度繁荣,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加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兵学文化显示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展现为三大类型,即齐鲁兵学、三晋兵学和以楚、吴、越为代表的南方兵学。
第4页/共25页
二、齐鲁兵学的地位
齐鲁兵学是中国兵学的源头和核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乃至世界军事史。有些专家学者甚至得出“世界兵学看中国,中国兵学看齐鲁”“齐鲁兵学家甲冠天下”的结论,是因为齐鲁大地有着孙武、孙膑、姜尚、戚继光以及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将领等人才济济的兵学家群体,并产生了《孙子兵法》等一批蔚为可观的兵学著作。
第5页/共25页
二、齐鲁兵学的地位
齐鲁兵学代表着先秦兵学的主体构成与最高成就。其兵书数量之繁富、思想之精粹、范围之广泛、个性之鲜明、影响之深远,在先秦各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孔子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这不仅是儒家理想政治的写照,同样也是齐鲁兵学在先秦兵学中地位的体现。
第6页/共25页
三、齐鲁兵学的地域性特征
1、形成最早,地位最尊。
学术界一般的看法是,齐鲁文化的最早源头为东夷文化,东夷文化的重大特色之一,是骁勇善战,“尚武”之风盛行张扬。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蚩尤作兵,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战神——兵主。《史记·封禅书》载:“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秦始皇东巡封禅时必祠包括兵主蚩尤在内的八神;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也祭祀兵主蚩尤,以壮军威,“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击灭项羽,夺取天下后,复“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这些有关战神蚩尤的传说与祀祭活动,正好从一个侧面透露了齐鲁兵学文化源远流长、植根深厚的曲折消息 。
第7页/共25页
三、齐鲁兵学的地域性特征
如果说兵主蚩尤现象还属于神话传说的范畴,那么齐国的开创者姜太公和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则可以称得上是先秦兵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实实在在的奠基者。《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周西伯昌之脱 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言兵及周之阴权者皆宗太公为本谋。”至于周公旦同样为卓越的军事家,当武庚叛周、三监作乱,周王室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果断率师东征,平定叛乱,征服淮夷,维护了周王室大一统的格局,即所谓“依之违之,周公绥之”(《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与姜太公共同成为中国兵学文化的创立人。
第8页/共25页
三、齐鲁兵学的地域性特征
2、兵学著作数量繁多,兵家层出不穷。
先秦时期最重要兵学著作大部分都诞生于齐鲁大地。
就齐国而言,收入《武经七书》中的五种先秦兵书,属于齐地兵家系统的就有三种:《司马法》、《孙子兵法》和《六韬》。另外,据《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记载,齐国的重要兵学著述,还有《齐孙子》(即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八十九篇,《子晚子》(今佚)三十五篇等等。而在《管子》一书中,兵学思想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涉及的军事问题的篇目,就有《兵法》、《制分》、《七法》、《地图》、《参患》、《势》、《九变》、《霸言》、《小匡》、《小问》、《幼官》、《侈靡》、《重法》、《法法》、《立政》、《大匡》、《八观》、《五辅》等等。这些情况表明,在先秦及两汉传播的兵学著作中,数量最为丰富,内容最为精博,且影响最为深远者,当首推齐国兵学著作。
第9页/共25页
三、齐鲁兵学的地域性特征
《武经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