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且行且思,在实践中改进
——记分层走班制下作业分层的一些心得体会
立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切实落实因材施教,分层走班已逐渐被广大 师生、家长所接受。作为本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最早一批实施学校,我校在这方 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尝试,目前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及意愿实 施分层走班制,A班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 B班学生则学习能力、接受 能力相对较强。
作为湖塘中学一名科学教师,在尝试过走班选课后,我认为,走班选课制不 单单是对学生的分层,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分层,而是基于因材施教这一最终目标 的各方面的分层,其中就包括作业分层。作业做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教
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也需要新的设计形 式。我作为去年本校的初一科学备课组长, 统筹初一科学走班选课制下的作业分 层,以下是我们在作业分层设计中的一些经历。
一、分层走班初所经历的一些低效作业设计
1、传统的一刀切作业设计
在分层走班实施初,我们很多老师其实是并不理解这个模式的, 一些老师只 是机械地接受学校的分层安排,在教学中延续了以往的教学模式, 特别是作业方 面,未能有相应的分层;当然也有一些教师是因刚开始尝试分层走班教学,大量 的精力牵制在课堂分层教学的设计上,对作业设计只能暂时以传统的一刀切形式 布置。这样的作业设计当然难以满足分层教学的需要。 不同的教学班学生存在着
层次差异,往往发现B班学生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出现“喂不饱”,在早 早完成了教师所布置家庭作业以后, 有大量空余时间无法利用起来,拓展不了课 堂知识,限制了其发展;而A班学生本身由于学习能力较弱, 对课堂知识缺乏理 解或对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熟悉,导致一部分作业完成难度较大,特别是初三复习 阶段,作业题型较杂,知识点交义,很多 A班学生难以适应思维上的跃迁,在主 观上增加了作业量,加重了学习负担,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 厌学情绪越来越严
重。
2、粗暴的“加减式”分层作业设计
个别教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有偏差, 简单地认为B班学生学习能力强,那就 多布置些作业,增加些难题,而
A班学生则题目布置简单些,题量少一些。这种 单纯以作业量的多少,题目的难易来进行分层设计,对 B层次学生来讲,一方面 浪费了不少时间在无效练习上,另一方面束缚了他们的自主探索空间, 纯粹以题 海战术形式刷题目;而对 A班学生只是降低难度,做些简单题, 怎么满足教学目 标的需要。
二、A、B班分层作业设计的改进
低效性的作业设计导致了分层初期很多学生的抱怨, 抱怨作业越来越多,越
来越烦,而用很多老师也抱怨,抱怨分层后工作量增加太多,备课要备两套,现 在作业都要准备两套,到时候收作业麻烦,批改更麻烦。不过抱怨归抱怨,牢骚 归牢骚,正事还是得做的,一切为了学生。我们从学生的抱怨入手,了解一些作 业分层的优劣,寻找方法对策,不断琢磨改进,慢慢地我们总结出了一些作业分 层设计的改进方法。
1、 作业习题要有选择性。这是在设计作业中始终遵守的准则,在布置家庭 作业时注重质量,配合 A B班的课堂教学形式,选择典型性的例题。总的选题 原则是对A班的作业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过难题、偏题,挫伤学习 积极性;对B班的作业要注重思维含量,要特别注意避免重复、避免无效简单题,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