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全诗共四句,分《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
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
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⑴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更一事
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⑵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⑶掌:诗中指鹅的脚
掌。拨:划。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 号为“初唐四杰”。其为五律,精工整炼,不在沈、宋之下, 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O三“床”
二指
井栏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一指井台
即 “窗” 的通假字。 五认 四取本义, 即坐卧的器具,
讲得即是卧具
古“绳床” 。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 、 “交
椅” 、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
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
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
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汉族孟子 第 33689-740 ) ,男,代。本名不详(一,唐代诗人,孟浩然( 襄阳
(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说名浩) ,字浩然,襄州 唐玄宗
诏咏其诗,至“不才明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主弃”之
语,玄宗谓: “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 王维 合
称为“王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①春
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孟” 。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
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
声,
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作
品注释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作品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 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生卒年不详,生活
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
江省杭州市))1851〜1861 (人,是清代后期诗人。①村居:在乡村
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拂堤杨柳: 杨柳枝条很长, 垂下来, 微微摆动, 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 迷醉,
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莺: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莺:老鹰。
⑤东风:春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
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
木间蒸发的水汽, 烟雾般的凝集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 村里的
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 充满生机、 春意盎然
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
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 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
“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
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 春
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 《乡村四月》
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
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 从而衬托出 “乡村四月”
劳动的紧张、繁忙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今乐清市淡溪镇)的劳动繁忙。整首诗
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
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翁卷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
的乡村田园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