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关于中秋的古诗赏析十首.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中秋的古诗赏析十首.doc

上传人:lily8501 2021/7/4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中秋的古诗赏析十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中秋的古诗赏析十首
中秋之际古代的诗人举头望月,提笔赋诗,或者思念家乡亲友,或者感怀身世浮沉,又或者一边遐想着古老传说,一边沉醉于清朗明月,这种种怀想情思,全都融入那些关于中秋的诗词歌赋之中。下面是***分享的关于中秋的古诗赏析十首。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关于中秋的古诗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词牌名:水调歌头|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

最近更新

贵州省六盘水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148页

辽宁省本溪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 148页

重庆市大足县事业单位2024年第四季度招聘历年.. 59页

安全主题课教案五(1)班 25页

21世纪大学英语4应用型课后答案个人总结 12页

专业技术职称专业名称一览表 10页

别墅客户群购买心理深度分析汇总 7页

奥克斯空气源热泵热水机方案书资料 20页

教学策略 8页

抵押车贷推广方案 33页

扬州油烟在线监测活动方案 27页

自学考试专题:03365物流运输管理知识点复习 39页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14页

幼儿园规划实施方案 32页

属具开发推广方案 33页

寒假餐厅推广方案范文 27页

安阳海外推广方案 31页

孝老敬老主题活动方案 30页

2024内蒙古电力(集团)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52.. 149页

2024山东国金水利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34人).. 148页

2024山东高速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2940人高频考.. 148页

2024年中梁地产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新版 147页

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库含.. 119页

2024年保育员(中级)工理论题库及1套完整答案.. 23页

2024年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 148页

2024年国考行测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带答案 119页

2024年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 148页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办事处招聘.. 89页

遗传算法解决TSP问题源程序 24页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单手册(2022-.. 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