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分析
【摘 要】《西游记》表达了孙悟空的反抗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作者用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天宫的领袖以及天上的诸位神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从侧面表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的昏庸腐败。同时也告诉了人们,无论人生处在什么样的低谷,一定要坚持奋斗,只有勇敢向前,才能战胜一切敌人。在《西游记》中,对孙悟空性格的表现所运用的笔墨是最多的,可见作者对其思想性格特征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孙悟空;西游记;艺术;形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286-02
一、本性狂野又侠肝义胆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孙悟空本是花果山集结天地之灵气孕育的灵猴,虽然无父无母,但是自从出生那一刻起,他就开始了求学生涯,在菩提老祖那里学到了本事。求学的艰难和自身悟性之高,让这个天地之间孕育的灵猴有了一身用不完的本领。
大闹天宫后,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唐玄奘领了唐王的命令去往西天拜佛取真经,途经五行山下,揭开了如来佛祖的封印。从此以后,孙悟空的狂野开始大肆展现。起初,这种狂野展现得无拘无束,后来观音菩萨赐给唐僧紧箍咒,孙悟空在紧箍咒的束缚下开始了自己的西游生涯。但是,尽管有唐僧紧箍咒的束缚,孙悟空的侠肝义胆,同样在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这种狂野的性格,与中拔刀相助”不谋而合。
二、反抗精神的集大成
在取经路上,孙悟空的取经决心仅次于唐僧,他敢于与妖魔鬼怪作斗争,在取经的路上他总是一往无前。在最初的大闹天宫阶段,孙悟空蔑视权威,对玉皇大帝不屑一顾,尽管在玉帝面前,他也仅仅是“唱个大喏”,答应一声“老孙便是”。想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盗御酒,盗仙丹,假传圣旨戏弄赤脚大仙,把好端端的一个仙境弄得一塌糊涂。在与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的抗争之中,孙悟空尽显反抗精神,尽管自己单枪匹马带领着一群弱不禁风的猴子在抗争,但是他没有畏惧也没有退缩,不管是上天入地,不论是生是死,他从未说过一句软话,也从未低头求饶,这就是孙悟空。
孙悟空被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拿下后,被关进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七七四十九日炼丹期满后,太上老君还没来得及打开炉盖,孙悟空已破炉而出,一条如意金箍棒“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并且毫不讳言地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些内容都反映了孙悟空具有对封建皇权以及封建制度的反抗意念。在西天路上,他们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什么山神土地、什么四海龙王、什么值日功曹,只要大圣需要,呼之即来,若有一个不到,孙大圣定然是棒打不饶。就连西天如来佛祖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在孙悟空的语言攻击范围内,最为经典的台词就是“该她一世无夫”。虽然孙悟空具有这种反抗性格,但是他对自己的师父却从不曾有语言上的谩骂和侮辱,甚至于一点点的不敬都未曾有过。
三、开朗乐观的大圣精神
在取经的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大圣总是毫不畏惧,尽管也有失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