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PCI并发症及处理
编辑课件
1
进攻之前,先做好防守
编辑课件
2
目 录
外周血管并发症
冠状动脉并发症
其它并发症
编辑课件
3
外周血管并发症
局部血肿
骨筋膜室综合征 
腹膜后血肿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
桡动脉痉挛
动脉夹层
动脉血栓、闭塞
编辑课件
4
局部血肿
预防:一针见血、透视下进导丝、正确拔管、正确压迫
处理: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股动脉血肿
前臂血肿
编辑课件
5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症: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 常见于局部血肿压迫。
症状:局部肿胀、疼痛、肌力减弱、严重时出现“5P症。
预防:局部出血及时处理。制动;压迫止血(弹力绷带或血压计袖带);停用抗凝药;冰敷;抬高患肢
处理:本征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唯一有效方法。
编辑课件
6
腹膜后血肿
病因:穿刺位置过高,又损伤后壁时,出血或血肿则可上延至腹膜后引起腹膜后血肿。
症状:腰背痛,失血性贫血、休克。
特点:出血量大,早期难以发现,往往等到有血压或血红蛋白下降时,才得到怀疑。
诊断:腹部超声、CT可确诊。
预防:不要穿透壁。所有股动脉穿刺的病人术后出现血压下降、失血,均应考虑此症的可能。
治疗;停抗凝药,在动脉穿刺点处压迫止血,扩容和输血。若无效,请血管外科处理。
编辑课件
7
假性动脉瘤
定义: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动脉壁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腔隙,收缩期动脉血液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回流到动脉。
表现:局部疼痛、搏动性肿块、血流杂音。
预防:一针见血。
处理:1、压迫后加压包扎 :先用血管压迫器或手加压压迫假性动脉瘤的瘤颈部30-60分钟,然后加压包扎24-48小时,应确认是压住了瘤颈部,压迫或包扎后血管杂音消失。2、特别大的,压迫无效的,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UGTI)。
巨大瘤体
编辑课件
8
动静脉瘘
临床特点:同假性动脉瘤,如:疼痛、硬节,血管杂音和震颤,大的动静脉瘘可增加心脏负荷。
诊断:穿刺区域听到连续性血管杂音,血管多普勒彩超可确诊。
处理:常需要外科修补,也可先试用压迫的方法治疗,或介入封堵
编辑课件
9
桡动脉痉挛
原因:导丝导管刺激,女性易发生
预防:穿刺前舌下含化1片硝酸甘油。进导管前经动脉鞘注射鸡尾酒,或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等。泥鳅导丝透视下进。
处理:发生血管痉挛时,术者可感觉到操纵导管困难,严重时甚至不能抽动导管,动作不能粗暴。不能拔管时,忌强行拔管。
痉挛
编辑课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