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红色之旅.修订.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红色之旅.修订.doc

上传人:yunde113 2014/7/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色之旅.修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红色之旅——井冈山
9月16日,本着学****井冈精神的丰华团队终于踏上了前往井冈山的车辆。
井冈山,千年的历史变迁,不变的青山秀水,积淀下来的是浓郁的地方文化。1927年汇聚的红色铁流使井冈山的生命力得到了焕发,“星星之火”不仅燃遍了神州大地,更凝聚出一股不朽的井冈山革命精神。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满满的车厢里,时不时爆发出阵阵呼声。在导游介绍完井冈山的历史沿革、民俗文化之后,我们的互动也紧跟着开始了。
2011年的“给力”之说,在5个多小时的车程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2011年的9月,丰华增添了许多的新鲜血液。熟悉的场景,生疏的面孔,让大家的隔阂一点点的消融殆尽。在机会面前,大家都是当仁不让的展现自己。在热闹的抢答过程中,张总对丰华LOGO的一席解说,让大家清晰的了解了丰华追求,同时也明白了作为丰华人所需要担当责任。一个个的提问,不仅是在考验大家对公司各方面的掌握,更是督促大家需要从各方面更多了解公司。
16日下午,经过一顿极具地方特色的午餐之后,我们开始了这趟红色之旅的第一站——黄洋界。
天空忽然小起了小雨,我们跟随导游的步伐,来到了这座海拔1300多米的山峰。作为诞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以少胜多战绩的地方,总有它许许多多的故事。巨大的油画面前,依稀回荡着当年保卫战的隆隆炮声。山上的纪念碑,不是为了缅怀,而是先烈们向后人传达的坚持、坚持、再坚持才能获得胜利的信念。山上的哨口、炮台、还有那依稀存在的滚石木阵,无一不在的展露着昔年一点一滴的痕迹。当我们还沉浸在黄洋界保卫战的激荡之中的时候,团队的步伐来又到了龙潭景区,缆车之外的高峰怪石、奇花异草、飞潭碧瀑不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仙女潭的秀色,主席曾经拍过照片的地方,游客不禁的闪动手中的相机做留念。
红布上的《入党宣誓书》、系在腰间的“野战医院”、周介甫勇跳“不死崖”,井冈山的故事一直弥漫在井冈山的夜空,似轻吟,似低诉,用传说延续着感动。黑夜的到来,大家回到酒店,或休息,或思索,或几个人围成一圈互相交流着……期待着第2天的降临。
17日一大早,部队集结出发,目的地:号称“十里杜鹃”的笔架山。可惜不是春天,我们无缘一睹十里杜鹃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长达半小时的索道,尽览千层绿色。林间山路,通向“前程似锦”的路,站在悬崖栈道,纵观眼前
云海之浩渺,如临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让人不经想到虚无飘渺的仙境。
回来的路上,坐在索道的缆车里,徐总向我们讲述着那个年代的故事,讲述着生存在那个年代的感受。在革命斗争的岁月里,红军和当地的居民一道用铁和血铸造了太多太多需要被铭记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井冈山儿女,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在村落、在田头、在山野、在庭院传颂着这段感人的历史,传颂着这些感人的故事。井冈山人民在传颂这些故事的过程中,融汇了他们对革命英烈的厚爱和敬仰,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凝聚了他们的憧憬和愿望。
虽然没有看到十里杜鹃的别样红,总算看到了云海的浩瀚壮丽,总算不虚此行。从笔架山上下来,跟随着导游的步伐,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领导人曾在井冈山的旧居。听起导游讲起连理樟的枯荣,那段残垣的故事。看着旧居里接近腐烂的木质风车,不禁让人想到朱德曾经富有故事的扁担,但是导游告诉我们,那条扁担早就在长征路上遗失掉了。“朱德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