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06——2007第二学期
    2006—2007学年度考试阅卷工作刚刚结束,我们对学生的历史试卷,认真进行了成绩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本次参考人:379 总分:17842   平均分; 最高分:86 最低分:8 优秀率:% 及格率:%
    2、题型、题量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22个小题44分;开心猜猜4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历史诊所题6分;学以致用题12分;以史论证题10分;学史知途题8分;读史明理题12分。
    3、试题特点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20小题:清代为了维护定大小和卓叛乱的皇帝是 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相当部分学生错选为B,,这是由于学生对清代皇帝的贡献没有认清导致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第6小题:舞蹈《飞天》应是甘肃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不少学生错选云冈石窟了,显然是学生空间感弱、地理知识缺陷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题第2、3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又如第31小题,要求学生结合明朝的科举考试谈谈对应当如何考试的看法,这考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许多考生在答经过时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简略,一笔带过。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29小题第3问,有学生审题不仔细,列举当时南方生产发展或商业繁荣的事例来说明经济中重心的南移(至少举两例),不少学生举的例子不恰当。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1)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