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精品]《科学与艺术》楔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8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品]《科学与艺术》楔教案.doc

上传人:小雄 2021/7/6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品]《科学与艺术》楔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科学与艺术》楔
教学冃的】
1、 学会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 讨。
2、 理解“科学” “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 的关系O
【教学重点】
从创新精神的角度,研究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教学方法】
自读课
【教学课时】
1课时(调整: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艺术的特点就在于“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就越优秀。李白的《把酒问月》、苏轼的《水调歌头》, 同是咏月的名篇,相距300多年,今天仍然能引发人们强烈的感情共鸣。这就是诗的普遍性。艺术 家追求的普遍性,是外在的,它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教学时可指导学生比较 阅读这两首诗词,让他们在感受、体验、欣赏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关于艺术创造的观点。
科学是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 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 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为了形象地说明科学的这一特点,作者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科学上的两个关键性的发现作为论据。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这为爱因 斯坦狭义相对论提供了实验依据;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为量子力学奠 定了基础。佝了相对论和量了力学,才有了 20世纪所佝的科技发展,才有了核能、原了物理等科 技新成果的发现。这是对科学的普遍性的最好证明。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江泽民同志
的讲话以及《美与物理学》中的有关内容来比较。《美与物理学》中指出:“牛顿的运动方程、麦 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堡方程和其他五六个方程是物 理学理论架构的骨干。它们提炼了几个世纪的实验工作(1)与唯象理论(2)的精髓,达到了科学研究 的最高境界。”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科学家所追求的普遍性的观点。
在这个基础上可要求学生将艺术和科学结合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下边这个问题可作为讨论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说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 面"?
二、自读课文,思考下边几个问题:
。创新是民族振兴、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科学和 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
2=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连的。
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
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
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科学和艺术都在追求真理的普遍性,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
-:、讨论
回顾人类所走过的路,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科学和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 新的历史。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重要命题。这是政治家的思想。杨振'宁、李政道都是卓有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