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原毁教案定稿.doc

格式:doc   大小:1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原毁教案定稿.doc

上传人:1006108867 2021/7/7 文件大小:1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原毁教案定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原毁》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的特点;
3.通过学****作者忧时伤事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使学生形成对人对己的个性判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点:
1.掌握基础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的思想容,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
掌握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
教法指导:
1.注意掌握论辩文的特征,抓住论的对象,把握辩的过程,明确作者观点;
2.反复诵读,理清文章脉络,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文起八代之衰”,这句话是轼对愈的赞誉,从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其文学成就看,并非过誉之辞。
“八代”指的是东汉、、晋、宋、齐、梁、、隋,这几个朝代正是骈文由形成到鼎盛的时代。另外,还可从虚的角度理解“八代”,即很长时间。“衰”是针对八代中的骈文而言的。一个“衰”字,表达了唐宋古文家对骈文的贬斥和不满。从骈文的发展看,这一描述虽不乏主观色彩,但还是很准确的。因为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不分容场合,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了形式主义歧途;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态,无病呻吟,趋于堕落。
到了唐代中叶,愈、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主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散文,使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此前的骈文,并持续千百年。在这场运动中,愈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没的,并且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散文的历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所以,素来不轻易称许别人的轼也在《文公庙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
2.作者简介:     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昌黎:省昌黎的氏是望族。文公:死后谥“文”。吏部: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散文题材广泛,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3.古文运动 :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学****先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文题解读:
《原毁》是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三、背景介绍:
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况,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和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从而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四、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