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矿井热害及防冶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30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矿井热害及防冶技术.doc

上传人:ranbolee 2021/7/7 文件大小:3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矿井热害及防冶技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矿井热害及防冶技术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矿井热害及防冶技术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作者:吕庆育
1. 矿井热害成因
致使井下气温升高源有很多, 而实际热源以目前笔者所见, 分为井下岩石高温、井下热水热源、机电设备工作温度、化学氧化反应温度和空气压缩不均造成压温, 总体看来, 地热、机电设备运转释放热, 煤矸石放热, 以及空气压差自重压差放热等主要因素。
井下的高湿高温造成的热害, 在《煤矿安全规程》中有明确规定, 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度, 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度, 并且, 当上述两企点的温度超过30和34度时, 必须停止作业。故当井下工作地点出现高温高湿时, 应当对地点分布状况进行统计, 对各参数进行跟踪测试, 以便了解其危害原因及危害程度。
2. 井下高温对于井下安全生产的危害
⑴ 高温发生时, 工作人员体表温度上升, 水盐代谢出现紊乱, 身体各系统大量失水, 改变身体主要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正功能。
⑵ 体温调节发生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容易失调, 易疲劳, 成为井下事故的发生隐患
⑶ 生产效率降低
⑷ 造成井下火灾事故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3. 对于矿井温度的检测方法
对于原岩地温的测定, 是矿井热害的重要防治基础, 对于矿井热源分析以及井下风流的温度测定所取得的基础参数也是比较重要的基础参数, 并通过对于参数的确定来划分矿井热害等级, 而测定方法通常有两种:深孔测温法与浅孔测温法, 在测定时, 需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因为随着井下通风时间的长短, 围岩中的温度厚度也相应的发生变化, 如通风1年的巷道, 冷却厚度在18M,2年约为30M左右。
4. 矿井热害等级的划分
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温测量若干规定》:平均地温梯度不超过3摄氏度/100M的地区为地温
正常区;超过3摄氏度/100M为高温异常区, 原始岩温高于31摄氏度的地区为一级热害区, 高于37摄氏度时为二级热害区。
5. 对于井下热害的防冶技术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 高温矿井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 如何有效的解决矿井高温问题已迫在眉睫。
目前使用采矿技术措施, 如避开局部热源、加强通风、预冷进风风流等优化通风系统的方法在我国矿井热害治理中应用较为成熟, 但是这种非人工制冷措施虽然经济实用, 却受到诸多井下环境因素影响, 时有降温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出现, 一般只能降温2摄氏度左右, 远远满足不了采掘工作面的降温需求, 根据润成公司在淮南矿务局各矿井最终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