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共享汽车全运营经验总结
——by李传豹
目录
引言 2
一、行业背景 2
2
3
3
4
5
5
5
10
12
21
22
22
22
23
23
24
25
25
三、常见的运营难点与错误 25
25
25
26
26
26
,轻路径 26
,轻供给 27
27
引言
作者曾在共享汽车龙头企业GOFUN工作,历经总部运营和城市端运营工作,并且直接操盘公司在深圳地区的转型破局工作。时值行业调整,个人将在共享汽车行业的见闻,尤其是个人对行业的思考整理成此文,希望让读者一窥这个被很多人误解过的行业。
一、行业背景
人们对共享汽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在苏黎世开始运营的Sefage共享汽车的雏形。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人们在使用共享汽车系统时非常不方便。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探索如何基于计算机建设车辆控制系统。而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汽车公司CarSharing Portland于 1998年才在美国诞生。时至今日,共享汽车已经遍布全球。Zipcar, Car2Go,GOFUN分别是美国、欧洲和中国的代表品牌。
2015年,被外界定义为中国共享汽车的元年。到2017年底,共享汽车全国运营车辆已经达到6万辆,有一定车规的共享汽车品牌达到35家,注册企业达到340家。
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共享汽车行业已经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洗牌。目前市面上还存活的全国性共享汽车品牌主要有首汽集团的GOFUN、宝能集团的联动云、上汽集团EVCARD和北汽集团摩范出行。
图1-1 共享汽车品牌活跃用户梯队
个人认为共享汽车的本质是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对汽车租赁行业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数据采集、数据在线是数字化的必要条件,而智能化是数字化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共享汽车就很好的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在线和智能控制。。这样的改造主要是通过智能网联设备TBox和几个软件系统实现的。
TBox:连接在OBD接口上的小盒子,它主要干两件事,一是控制门锁,二是采集数据。
用户端App: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主要功能包括下单、开关锁、还车、鸣笛、事故上报、违章处理等。
车务系统App:运维系统,可以用来处理保险、维修保养、调度清洁等工作,使用人员涵盖内外部运维人员和合作伙伴。
运营平台:平台运营的主要工具,功能十分丰富,涵盖用户管理、车辆管理、场站管理、车务原理、客服管理等…
以上技术一方面对车辆控制实现了智能化,另一方面对车辆和运营管理实现了全链数据收集和线上化。车辆的智能化使得共享汽车能够摆脱较重的门店,无人值守也进一步降低了用车成本,这是对汽车租赁服务的根本性突破,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而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则能够大大提高运营效率,举例证明,相比网约车每车每人的管理方式,共享汽车人车比则可达到1:100。
另外必须要提出的一点是,我认为数字化会改变业务形态,但不会改变业务的本质。
运营以业务为核心,而业务以产品为中心。因此,运营策略的制定免不了先对产品进行透视和分析。
1)需求分析:低频、泛需、痛点、潜在高成本
研究近年来出现的共享产品,我们发现所谓的共享服务往往其业务本质就是“大规模租赁专业租赁服务”,而这样的服务往往带有这样几个特点。
低频
租赁行业往往是整合了一批人的低频需求,从而实现产品的高效利用。对于个人来说,汽车租赁在出行场景中相对是一个低频的产品。共享汽车最基础的商业模式也是希望通过分时租赁实现低频用户需求到高频产品使用的改变
广泛性需求
大部分的租赁服务都是面向广泛用户的,只有大规模的用户才能实现用户之间高频的“换手率”,从而实现产品的高频使用。我国约有2亿有证无车的用户,充足的用户数量保证了共享汽车商业逻辑的成立。
痛点
共享服务不一定是刚需,但一定是痛点。人们出行有打车、地铁、公交、租车等多种方式,但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当用户有家人出行,或者远程出行时无车使用往往就是一个很大的痛点。无车的痛点对于一些有驾驶习惯的人来说会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