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艾灸治疗常见病的处方
郫县郫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针灸科
1
治疗原则
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凡病在上部者,肩yu、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
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用。
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灸更妙。
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2
一、常见症状及杂病一
【头痛】 头维、上星、百会、风池、天柱、风门、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申脉,根据头痛部位适当选穴。
【偏头痛】 风池、头维、通天(灸良效)、太阳、列缺、阳陵泉、丘墟,取患侧穴。
【发热】 风池、大杼、大椎、曲池、三间、后溪、足三里
【盗汗】 百会、肝俞、阴郄穴、后溪。
3
常见症状及杂病二
【腰背痛】大杼、肝俞、肾俞、次廖、委中、承山。
【脚跟痛】仆参、水泉、申脉、照海、局部灸。
【便秘】 左腹结、天枢、神门、支沟、大肠俞、足三里。
【便血(肠出血)】 天枢、温溜、合谷、大肠俞、秩边、阳陵泉、承山、梁丘。
【休克】 百会、神阙、大陵、足三里、人中。
【惊厥】 大椎、曲池、阳陵泉、足三里、手足十二井,可以多针少灸。
4
常见症状及杂病三
【水肿】 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关元、水分、阴陵泉、三阴交。
【腹水】 肾俞、三焦俞、水道、中脘、水分、关元、阴陵泉、足三里、水泉公孙、太白。
【腹痛】 1、上腹部:上脘、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2、下腹部:天枢、关元、内关、公孙。
5
常见症状及杂病四
【失语】 哑门、廉泉、天突、内关、通里、合谷。
【疟疾】 大椎、间使、足三里、后溪。
【身体虚弱】 大椎、中脘、关元、足三里。
【中毒】 筑宾灸能下胎毒、药毒。水毒取肾俞,食物中毒取大肠俞。
【输血输液反应】 百会、大椎、曲池、足三里。
【血沉速率快】 大椎、阳陵泉、隔俞。
【呕吐】 身柱、上脘、内关、足三里。
6
常见症状及杂病五
【哮喘】 大椎、肺俞、膻中、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咯血】 肺俞、曲池、尺泽、三阳络、郄门、血海。
【衄血】 大椎、上星、迎香、手三里、尺泽、温溜、孔最、合谷、少商。
【心悸】 内关、膻中、心俞、足三里。
7
二、呼吸系统疾病一
【感冒】 风门、大椎、太阳、尺泽、合谷、外关、足三里。专灸风门、足三里可预防流感。
【气管炎】 风门、大杼、身柱、隔俞、肾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泽、丰隆。(化脓灸)
【支气管哮喘】 风门、身柱、肺俞、灵台、脾俞、肾俞、天突、中脘、中府、膻中、尺泽、内关、足三里。天灸大椎穴。
【胸膜炎】 肩井、风门、至阳、隔俞、肝俞、期门、中脘、支沟、郄门、阳陵泉、外丘。
8
呼吸系统疾病二
【肺炎】 风门、心俞、肺俞、尺泽、孔最、足三里。
【肺化脓症】 大椎、肺俞、孔最、足三里。
【肺结核】 体温正常者:肺俞、膏盲、胃俞、中脘、列缺、足三里。体温略高者:大杼、身柱、曲池、尺泽,此病亦早灸长灸。
【肺癌】 肺俞、膏盲、中府、孔最、足三里。
9
三、循环系统疾病一
【高血压】 百会(轻灸)、风驰、人迎、肝俞、肾俞、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风门。(足三里、绝骨瘢痕灸)。
【中风预防】 1、风池、天柱、肩井、手三里、神门、阳陵泉、风市、足三里,凡八穴,左右两侧灸,隔2日午前空腹各灸7壮。2、膝眼灸,艾柱亦稍大。3、百会、肩井、大椎、曲池、手三里、间使、足三里,七穴同用,双侧灸。4、足三里、绝骨。以上任选一方。
【动脉硬化】 大杼、大椎、肾俞、阳陵泉、足三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