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质粒的酶切.ppt

格式:ppt   大小:98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质粒的酶切.ppt

上传人:fanglangjizv 2021/7/8 文件大小:9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质粒的酶切.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DNA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酶切 DNA 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
1
实验原理
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酶,这些酶都是从原核生物中发现,它们的功能犹似高等功物的免疫系统, 用于抗击外来DNA的侵袭。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
限制性内切酶以内切方式水解核酸链中的磷酸二酯键, 产生的DNA片段5’端为P,3’端为OH。
2
限制性内切酶
酶分子
识别位点
切割位点
需用 ATP
Ⅰ类
三亚基双功能酶
二分非对称
至少在识别位点外 1000bp
Yes
Ⅱ类
内切酶与甲基化酶分子不在一起
4-6bp, 大多数为回文对称结构
在识别位点中或靠近识别位点无特异性
No
Ⅲ类
二亚基双功能酶
5-7 bp 非对称
在识别位点下游 24-26bp
Yes
限制性内切酶可分为三类
Ⅰ类和Ⅲ类限制性内切酶,在同一蛋白分子中兼有甲基化作用及依赖ATP的限制性内切酶活性。
Ⅰ类限制性内切酶结合于特定识别位点,且没有特定的切割位点,酶对其识别位点进行随机切割,很难形成稳定的特异性切割末端。
Ⅲ类限制性内切酶在识别位点上切割,然后从底物上解离下来。
故Ⅰ类和Ⅲ类酶在基因工程中基本不用。
3
Ⅱ类限制性内切酶
Ⅱ型酶就是通常指的DNA限制性内切酶.
Ⅱ型酶分子量较小,仅需Mg2+作为催化反应的辅助因子,识别顺序一般为4~6个碱基对的反转重复顺序;
Ⅱ型内切酶切割双链DNA产生3种不同的切口--5’端突出;3’端突出和平末端。
在对称轴处切割, 产生平末端的DNA片段(如SmaⅠ: 5‘-CCC↓GGG-3’);
在对称轴一侧,产生带有单链突出末端的DNA片段称粘性末端,如EcoRⅠ切割识别序列后产生两个互补的粘性末端。
5'…G↓AATTC…3' →5'… G AATTC…3‘
3'…CTTAA↑G …5' →3'… CTTAA G…5'
4
酶切反应中应注意的问题
内切酶:
不应混有其它杂蛋白特别是其它内切酶的污染;
注意内切酶的识别位点及形成的粘性末端;
内切酶的用量 根据内切酶单位和DNA用量而定,通常 1U指在适当条件下,1小时内完全酶解1ug特定DNA底物所需要的限制性内切酶量,使用中一般以1ug DNA对2-3u酶短时间为宜。
同时内切酶体积不能超过反应体系10%,因内切酶中含50%甘油,体系中甘油超过5%会抑制内切酶活力;
内切酶操作应在低温下进行(冰上);使用时防止操作中对内切酶的污染。
5
DNA
作为内切酶底物, DNA应该具备一定的纯度,其溶液中不能含酚、氯仿、乙醚、SDS、EDTA、高盐浓度、酒精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不同程度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活力。
这种抑制可通过:
增加酶作用单位数(10~20U/ug DNA)、增大反应体积以稀释可能的抑制剂或延长反应时间加以克服。
酶切反应中应注意的问题
6
反应缓冲液:
反应缓冲液主要由Tris·HCl、NaCl、Mg2+组成,其中Mg2+为内切酶辅基;
Tris·-;
NaCl浓度不同形成3种级别的离子强度:
低盐(10mM NaCl)
中盐(50mM NaCl)
高盐(100mM NaCl)
不同的内切酶选择特定的反应缓冲液。
酶切反应中应注意的问题
7
酶解温度与时间:
大多数限制酶反应温度为37℃,如EcoRⅠ, HindⅢ, BamHⅠ, PstⅠ等,也有如BclⅠ需在50℃下进行反应,
反应时间根据酶的单位与DNA用量之比来定,原则是酶:DNA=2-3:1
2小时即可,充分酶解。
酶切反应中应注意的问题
8
二、实验试剂
限制性内切酶(EcoR I)
DNA(质粒DNA,插入片断1200bp)
10×H buffer:
500mM Tris HCl
100mM MgCl2
1000mM NaCl
10mM Dithiothreitol 二硫苏糖醇; DTT
无菌水
9
三.实验方法
按下表分别加入各试剂(注意限制性内切酶最后加入且在冰上操作)于Eppendorf管中。
DNA uL
10×H buffer uL
无菌水
内切酶 uL
总体积: uL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