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数学教学三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数学教学三反思.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东西 2021/7/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数学教学三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数学教学三反思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面对教师的埋怨和学生的困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应做到数学教学三反思:在解题方法规律处反思、在学生易错处反思、在情感体验处反思。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反思 解题方法 易错处 情感体验
  
  数学,本是思维的体操。然而,面对数学教学,我们却不难发现很多现象。比如:老师讲了很多遍,学生理解不了;学生当时理解了,一会就忘了;学生理解了,但一变换 ,又不会了……面对众多问题,数学教师不得不认真反思。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探究。
  一、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原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求周长。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 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前两题相比,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4。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二者的图象。(与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y?2x的理解运用,是完成此问的关键)
  再比如:已知: AB为⊙O的直径,C为⊙O上的一点,AD和过C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求证:AC平分∠DAB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二、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七年级的老师在讲完负负得正的规则后,出了这样一道题:―3×(―4)= ?, A学生的答案是“9”,老师一看:错了!于是马上请B同学回答,这位同学的答案是“12”,老师便请他讲一讲算法:……,下课后听课的老师对给出错误的答案的学生进行访谈,那位学生说:站在―3这个点上,因为乘以―4,所以要沿着数轴向相反方向移动四次,每次移三格,故答案为9。他的答案的确错了,怎么错的?为什么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