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doc

上传人:mh900965 2021/7/8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法,读图识图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理解遵义会议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七律诗《长征》,设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二、组织学生学****和探究新课
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板书:原因)
由于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板书:经过)
(1)、长征的开始(时间、部队、地点)
(2)、结合地图,简述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
瑞金出发 ——渡过湘江 —— 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3)、“动脑筋”: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还缺少粮食给养;党内左倾错误的统治等。)
(4)、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①毛泽东的正确领导;②红军将士的英勇战斗;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
3、遵义会议
(过渡)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在遵义这个地方召开了一次影响深远的会议,那就是——遵义会议。请同学讲述一下遵义会议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关于“历史意义”的分析: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14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14年。比较这前14年与后14年党的历史,有了重要变化——前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重大的失误,经受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
“围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后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由此可见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4、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板书:历史意义)
(过渡)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长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教师讲述:长征路上千千万万无名的红军英雄,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可以说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铺就的。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战士们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搏斗,与摆在他们面前的重重困难抗争,战士们就是克服了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