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国美术史 考点.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美术史 考点.doc

上传人:yzhlya 2016/6/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美术史 考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第一节旧石器时代美术(距今约 200 万年前-1 万年前)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最早的人类遗迹——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距今有 180万年、陕西蓝田人 80-65 万年、北京猿人遗址(距今约 万年); 中期比较重要的遗址——山西襄汾的丁村人、山西阳高的许家窑人及陕西大荔的大荔人,距今约 10-20 万年; 晚期的遗址——北京的山顶洞人(距今约 1-2 万年)、山西朔县的峙峪人(距今约 -3 万年)。二、旧石器的造型和发展 1 、旧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造型:四川巫山龙骨坡巫山人遗址(距今约 200 万年前) 、河北阳原小长梁与云南元谋猿人遗址发现的打制石器,多系不规则的刮削器、砍砸器及尖状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呈现出石器的原始性状。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距今约 180 万年)、陕西蓝田猿人遗址(距今约 80— 65 万年)出土的石器,有砍砸器、削刮器及三棱大尖状器等不同的器形,出现了初步的类型分化。北京猿人(距今约 万年)制作的石器,种类增多,有单刃与多边砍砸器、各种削刮器、尖状器、两端刃器、雕刻器及似箭镞形石器等, 形状日益规整;石器的加工方法也有显著进步,除单向打击法之外,也运用交互打击法。 2 、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石器造型:山西襄汾的丁村人、山西阳高的许家窑人及陕西的大荔人,都属距今约 10— 20 万年的早期智人,他们制作的石器较多地采用交互打击法,类型显著分化,形式日趋稳定。丁村人的石器有三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舌形手斧、砍砸器、削刮器、球状器等。其中的三菱大尖状器,尖刃部分造型对称,加工颇为精致;大荔人和许家窑人的石器,器形较小,并注意选取色泽优美、质地细腻的玛瑙作为石器原料。距今约 10 万年的许家窑人遗址里发现的大约一千五百个石球尤其值得注意,它们光滑规整的造型体现出相当的造型能力,其中的大型球重达 1500 — 2000 克,不能用以远距离投掷,显然已经超越了实用的需要。这显示了一种与泛灵论联系在一起的工具崇拜心理,但也体现出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 3、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晚期智人的石器制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首先, 由于注重修理石核台面和间接打击石片法的采用,能产生长而薄的石片;其次是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加对称,加工益发精致。例如宁夏灵武水洞沟出土的尖状器,以造型周正对称而著称;河北阳原虎头梁出土的单肩尖状器,可能是复合工具(投射器)的矛头,山西朔县(今朔州)峙屿人遗址的小型石器,多以石髓、玉髓为原料,色彩瑰丽缤纷。纵观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在锐利实用的功利前提下,已经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和刻划艺术品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 28, 940 年前峙屿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该物呈扁平椭圆形,大小似鹅蛋,中央穿孔,可系绳佩挂。此外灵武水洞沟遗址发现以鸵鸟蛋壳磨成的穿孔串珠,河南安阳小南海遗址发现一颗钻孔石珠。更为重要的发现还有:阳原虎头梁曾发现用贝壳、鸵鸟蛋壳、鸟骨管制成的配饰物;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曾发现百余件装饰品,包括鸡心形钻孔石坠、穿孔石珠、磨孔海蚶壳、钻孔兽牙及骨管等。周口店山顶洞还发现一枚精致的骨针, 证明当时人已缝纫兽皮作为御寒保暖的服饰。山顶洞人与虎头梁人还分别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以上事实表明,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