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名词解释 1 、画像石:是一种兼具了绘画、雕刻或浮雕等因素的艺术形式, 并在石块上雕刻画像而成 2 、瓦当“四神”: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3、“魏晋风度”: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清淡玄学之风的兴起,是魏晋时期社会文化思想方面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 他的导致这个时期美学精神的重要转折, 人们所追求所欣赏的不再是汉人看重的外在功业、经学造诣和品行道德, 而是一种人性放达, 不拘于礼法,不拘泥于形迹,简略玄瀘的人生境界 4、“迁想妙得”: 迁想是妙得的前提,妙得是迁想的结果。就是说画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要把主管的情思投注到客观对象中去, 使客观之神与主体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5、“六法论”: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 6 、青绿山水: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相描绘自然景物的山水画 7 、唐三彩: 唐代三彩陶器其釉彩有黄、绿、白、赭、蓝等色,色彩协调,光泽灿烂。最重要的特点还在于它的釉彩,陶匠们利用铅釉流动性强这一特点。在烧时任其下淌, 每件艺术品的颜色都呈现高淡低浓, 上浅下深的层次, 几种颜色皆融为一体, 交相辉映, 斑驳淋漓,形成一种天然绚烂的美的效果 8、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 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 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 9 、文人画: 又称士人画,宋代文人士大夫把绘画进一步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都有精深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强调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等要素。他们绘画多为挤兴抒情之作, 题材偏重墨竹, 墨梅、山水树石及花卉, 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于拘泥于形似的描摹,力倡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清新的艺术风格简答 1. 回答两幅战国帛画的风格特点、表现手法及其它在中国传统绘画历史中的重要意义。《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它们都反映了当时人物肖像画所达到的新水平, 其风格十分接近, 都兼用了写实和夸张变形的手法, 冠饰发鬓, 衣裙佩剑, 华盖流苏等皆如实模写, 而龙凤则带有明显的由传统蜕变而来的痕迹。这充分说明, 此时是中国绘画由商周以来形成的主要依据想象进行描绘的传统向主要依据现实描绘的新的写实作风蜕变的过渡阶段, 两件作品均以墨线勾勒为主, 仅在局部施彩。从《人物驭龙图》看施彩的手法除了平涂以外已经采用了渲染的技法。战国帛画向我们透露出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艺术特征此时已经形成, 线条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它不仅能准确的表现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能体现出对象的质感, 同时这些园转流畅、飘逸潇洒的墨线本身已经具有极浓的形式意味。 2. 回答山东画像石艺术的风格特点与河南画像艺术风格的不同。山东画像艺术的手法是(减低平雕加阴线刻)。画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纵深透视效果。反映了绘画技法上的进步。河南南阳画像石,主要是用减地浅浮雕加阴线刻的表现方法, 形象外的底子铲成素面或剔成直线或斜纹 3. 简答顾恺之的绘画特点师承卫协, 继承发展了卫协精思巧密的艺术风格, 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用线紧劲连绵, 线条运转优美流畅, 富有节奏, 如春蚕吐丝, 似春云浮空, 流水行地。塑造人物不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 而非常注重传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