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6/6/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哈萨克部族 1/2 公元六世纪, 哈萨克部族的咄陆部就在塔城、额敏一带活动, 十三世纪后, 居住在额敏河流域的哈萨克部落有乃蛮、克烈、乌克斯、咄陆等部。十七世纪末, 西部蒙古族准噶尔部与哈萨克各部因争夺草场发生战事,县境内哈萨克人被迫向西迁移,哈萨克人口剧减。以前的哈萨克人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流动性较大。十九世纪中叶,一部分居住在塔尔巴哈台山以北的俄国哈萨克人迁入塔城额敏一带,和丰、阿尔泰的哈萨克人先后迁至额敏所属的玛依尔、加依尔一带居住。 1929 年,苏联境内居住在塔尔巴哈台山以北的哈萨克人又一次大批迁入中国境内,一部分在额敏定居。 194 3 年,额敏县内哈萨克人达 32222 人。新中国成立前, 哈萨克族主要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居无定所, 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几乎没有, 少数贵族及宗教上层掌管着经文, 他们把子女送往外地读书, 大多数牧民与教育无缘。新中国成立后,哈萨克族的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现有哈语中学 9 所,在校生 4085 人, 小学 17所, 在校生 5522 人, 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 100% 。哈萨克人信奉伊斯兰教, 定居的教民建有清真寺, 成年男子按时进寺礼拜。哈萨克人崇拜太阳和月亮,所以所住毡房和清真寺的门都是开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哈萨克族过去主要从事牧业生产,饮食带有明显的牧区特点,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 肉食有手抓肉, 红烧肉、灌肠肉、熏肉等。经腌制、风干的肉和马肠不但味道鲜美, 而且便于储存。主食有炒米、馕、馓子、包尔沙克、抓饭、面条、油饼等, 奶制品有奶疙瘩、奶酪、奶油等。喜喝用砖茶加牛奶和适量的盐煮成的奶茶, 奶茶醇香且营养丰富, 是每个家庭中必备的饮料。过去的哈萨克族主要用牲畜的皮毛做衣料, 布衣主要在夏秋天穿用。男子多穿用白布做的衬衣和长裤, 冬天套以坎肩、短大衣, 再套袷袢( 棉衣), 戴狐皮尖顶四棱皮帽。妇女喜穿连衣裙, 年轻女子的连衣裙下摆有二到三层褶子, 色彩艳丽, 领口袖子绣有花边, 胸襟上饰有银元等饰物。少女喜戴小花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