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群体效应 环境对人的影响.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群体效应 环境对人的影响.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群体效应 环境对人的影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群体效应环境对人的影响 1. 群体效应以前看过一段文字, 现在把他给找了出来: 个人独处时候的思想, 跟处于群体时候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个人独处的时候, 认为日光灯是白的, 但处于群体的时候, 就可以认为是黑的。法国革命时候的激进分子, 很多都是老实的裁缝、面包师, 他可以7月 13 号烤面包, 14 号就去攻巴士底狱; 攻下之后, 把人家人头一砍,长矛戳起来示众; 15 号,又回去烤面包。一直都以为这句话只是戏谑, 但最近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发现——事实上这正太正常了。人在独处的时候能够反思, 但一旦处在群体当中, 头脑一热就身不由己。这不同于“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后者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前者乃是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对后者我们抱无奈的态度, 对前者我们只能无解了。文化大革命何其壮观, 何其荒唐。但事实上就是发生了, 发生的还轰轰烈烈, 发生得还空前绝后。事实上只要有人愿意反思, 愿意摆脱别人的控制, 拿出半点主见, 悲剧不会演到这个程度, 但整个社会被催眠了。连巴金也不得不承认, 那时候的他, 也被催眠了。这就是群体的力量。说爱因斯坦是伟人, 不仅仅是他的科学成果, 更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我想加的一点是他对独立思考的尊敬。第一次世界大战, 他能明智的跳出狂热的德国, 这就是他的独到之处。当时很多德国科学家都投身到大战当中,甚至盲目的在《告文明世界书》上联名签字,惟独爱因斯坦特立独行, 联合几位未被狂热吞噬的科学家写下《告欧洲文明书》和德国抗争, 然而这最终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狂热的群体失去了理智, 苦口婆心和高深的分析和逻辑已经被其所排斥。群体一旦作出荒唐的决定, 再明智的个人也只能是悲剧。爱因斯坦最终逃到美国避难。法国革命是个典型, 狂热的人们在演说家的鼓动下, 可以指鹿为马, 继而又可以指马为鹿。也就是说, 当人群聚集在一起时, 全都白痴了。巨大的力量往往掌握在白痴手里, 这就要求民主必须要具有相对性。中国古代有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历史总在上演着一个人说真话, 两个人说白话, 三个人说乱话的轮回。如今媒体多了, 说话的人多了, 说话又升级了, 叫炒作了。总有一天,摊子烂掉了,水也要没得喝了。今天看前几年的一个节目《对话》, 讲的内容是韩寒现象。韩寒也是嘉宾。对亲友团和其他嘉宾提问, 韩寒很少是认同的, 基本上都要带点刺的顶回去。从整个节目来说,这就是反思,我觉得很好。韩寒有一个我很欣赏的地方: 他是明星, 但他从不煽动群众。这是我欣赏他的地方, 也正是他聪明的地方, 因为群众只能是愚昧的, 单个的个体才能是理智的。学者为什么往往是特立独行的, 也就是这个道理。 2. 环境对人的影响现实中, 人与人的交往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 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受到种种环境的影响。谈到这一问题, 我们自然会想起西晋思想家傅玄曾说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中,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接受来自环境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不知不觉地使自己的品行发生变化。决定近墨者变黑的不可避免的有自身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外界的影响, 出淤泥而不染者又有多少呢? 不同的环境陶冶不同的性情,造就不同的人生。南山的幽静给予陶渊明的淡泊, 瓦尔登湖的清澈给予梭罗静谧, 陋室的简朴给予刘禹锡高洁傲岸,《童年》中阿廖莎的兄弟也在大人影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