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分析.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分析.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分析公安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前沿阵地和工作根基, 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占有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地位,其勤务制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基层派出所工作的强弱,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公安工作的发展。结合金东分局派出所勤务制度改革工作,笔者试就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作一浅析。一、当前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主要指基层公安派出所为保证具体的、阶段性的公安勤务(或警务行动)的有效开展或顺利完成,制定并付诸实施的具有操作性的内部工作规程。它具有具体性、操作性、阶段性、动态性和发展性等特点。传统的派出所勤务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这种被动式的、静态式的、常规式的勤务制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完善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财、物流动的日趋加大, 治安形势的变化, 派出所的工作面越来越广,工作量与日俱增,内容日益繁多。陈旧的警务模式和运行机制,难以为整个公安事业提供有力支撑,已逐渐暴露出其历史局限性和不相适应性。从多湖所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勤务调度上的不适应,从派出所层面上,警务管理方式仍然采取纵向递进的模式,由上级机关下达指令性计划进行调控,存在派出所职责定位与权利不平衡、不匹配的问题,造成事权脱节,责任不明。从派出所民警的层面上,则基本由所领导“派工”,明显带有经验主义和主观色彩,不利于派出所勤务的针对性运作。二是“一区一警”模式的不适应。“一区一警”在物质财富较为贫乏、人口流动相对静态的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 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一区一警”的不适应日趋显现。三是勤务时间上的机关化,主要采取“朝8晚5”的机关化作息,猫鼠不同步, 浪费警力资源不利于基层实战。民警常日班的勤务时间与居民群众基本一致, 客观上也造成了民警和群众接触难、宣传难。四是勤务方式上静态被动,沿用传统的坐班值守制、接处警备勤和集中统一清查等形式,缺乏勤务工作的主动性。民警许多工作时间耗费在所内值班备勤, 警力沉不下社区,走不上街面。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动态警务要求。五是勤务内容上轻基础,派出所民警基本围着纠纷转、围着 110 接处警转、围着现场转,忽视基础工作,不利于警务效能的综合发挥。六是勤务评判上不科学,过于注重结果考核而忽视过程评估,不利于调动和发挥派出所民警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上述问题的出现,分析其主要原因,从宏观层面上讲在于公安体制头重脚轻, 机关人多,基层人少,公安体制机关化;在于警种划分过多过细,各自为政, 分兵把口,使有限的警力未能形成合力;在于政出多门,部门指挥,使基层派出所无所适从,影响效能。从派出所自身的层面讲,一是事权不明晰,派出所职能错位,眉毛胡子一把抓, “该做的做不好,不该做的都做了”。因此,解决派出所工作的职责定位问题,成为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的基础。二是警力不足,警力配置不合理。近年来,各地虽不断加大对派出所警力的投入,但相对于治安形势的发展,警力需求仍十分迫切。如何突破派出所警力配置布局不平衡的瓶颈,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问题,成为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三是警力运作模式滞后。长期以来, 派出所的警力安排重白天轻夜间。违法犯罪活动较多的夜间, 却是警力分布最薄弱的时段, 形成了“猫鼠不同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