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职业畅想 30 岁之前人生路规划走近新生学生开始具备职业规划的意识,并能结合自己的愿望及条件主动进行, 是一个显著的进步。当前有许多高校已将职业规划放到了新生的入学教育之中, 甚至是入学第一天!“这样做, 不仅让学生知道上大学是要学什么, 更促使他们思考以后要做什么。”何小雄认为, 职业规划对学生的目的性、主动性、积极性都有正面影响。而且现在的职业规划更具备科学性,如引入了以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的职业测评。“从前的职业规划是比较笼统的,比如服从国家、组织的需要等。但现在越来越注重个人的追求、个性的发展。”那么, 大学生该如何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呢?何小雄表示, 这因人而异, 但仍然有大原则可以遵循。又一个新学期在金秋九月拉开帷幕。记者了解到, 职业规划设计教育是广州大学 2008 级新生入学教育十大内容之一,此举在省内高校尚属少见。广大还要求各学院在学生班级班委会设置中增设“就业工作委员”的岗位。就业委员以班会等形式带领同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通过同学讨论、老师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职业规划的切实性。“我很早就决定读高职了, 自己拿的主意。”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男生陈世群说。高三的同学都抱定“能上本科绝不上高职”的观念,他却认为“与其上‘烂’本科不如上好高职”。入读高职后, 小陈可谓如鱼得水, 因为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最近老师就教我们用银行模拟系统, 为客户开一本通账户。”读金融专业的小陈说, 这种技能看似很“小儿科”, 却是每个银行基层柜员的常规工作之一, 学会以后上班就能直接操作。小陈也是校园社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协会”的会长。“我们搞模拟招聘会, 请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到学校当主考官, 鼓励同学去演练面试。”他也常常被拉去做考官, 给同学提建议。暨南大学国际学院会计系的大四女生柯婧笑言, 她的职业规划“已经做到了 30岁”。“我打算和男朋友一起出国留学。大四这一年,有三件事要同时准备。”柯婧解释, 一是考雅思、寄申请信等留学准备工作; 二是考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资格; 三是在国内找工作。因为在她的计划中, 大学毕业后先在国内工作一年, 再去加拿大念会计的硕士; 硕士毕业后留在海外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回国来找个高校当老师。这个听上去有点复杂的国内——国外——国内计划, 是两家人的集体智慧结晶。柯婧与父母、她男朋友及男友的父母在一起商量后才拍了板, 目的在于事业、家庭兼顾。“我觉得首先要确定你的愿望是什么, 再根据条件设定实施的步骤。”柯婧介绍, 比如她的一个同学: 成绩非常优秀但家庭条件有限, 就打算毕业后先工作几年, 攒够了钱再去留学。“她的志向是成为企业的财务总监。”柯婧见过各式各样的“牛人”,有学食品专业的师兄当了会计师,有中专毕业的师姐最后考上了海外名校。“看得多了就觉得人的前途和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取决于你自己怎么选择和设计。”一是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 如用工市场的情况等; 二是学生要培养自己对专业的兴趣, 将所学与今后要做的工作挂上钩;“第三点, 也是很多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 想着一步登天。”何小雄指出, 职业的发展是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应该提倡。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是舶来品,也称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