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商业街区运营发展计划书
第一部分 市场分析篇
一、 2006 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部分) :
西安市 2006 年生产总值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 %。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增长 %;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增长 %;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增长 %。 “十五”期间,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 按常住人口计算, 2006 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 17925 元, 是 2000
年的倍。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0年的 :: 调整为 2006年的 :: 。“十五”期间三次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 %、 %和%。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
工资 17654元,比 2000年增加 8475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628元,比上年增长 %,比 2000年增加 3264元,“十五”期间年
均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 3460元,比上年增长 %,“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7900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
支出 2603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和 %,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 %和 %;其中用于改善住房条件、旅游、休闲的消
费支出分别是 30%、 8%和 15%,比 2000 年分别增加了 50%、 70%和 80%。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比年初增长 %。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 %, 其中居住价格上涨 %。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 %。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 (资料来源 : 西安市 200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西安市居民用于基本生活消费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而用于休闲和改善居住条件的支出在不断增加,说明随
后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而不断提高的可支配支出为这些消费提供了保障;另外不断上涨的居民
储蓄和存款余额为基本生活以外的消费提供了多余的空间,如用于休闲、娱乐、旅游的消费支出。据调查,有 60%的西安人认为西安
越来越时尚,经济的发展带给人们更多的物质实惠,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增强。
二、西安休闲娱乐市场格局:
(一) 、西安休闲娱乐消费趋势:
1、自身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西安作为文化古都的优势,使得西安逐渐迈入国际大都市行列,西安人民的自豪感逐渐上升。随着人们
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常消费中花在健身、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的费用所占总支出的比例逐渐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衣食
住行之外的精神享受。
2、城市白领、精英群体大多处于高档次的消费,这个群体有较高收入和学历,年龄集中在 30— 45 岁之间,注重个儿生活品质,
追求高品位,他们对休闲娱乐消费要求很高,同时也是城市高品质休闲娱乐生活的意见领袖。正是由于他们的带领,使得西安休闲娱
乐消费趋势发生了稍许变化:酒吧不用闹哄哄,乌烟瘴气的样子;咖啡厅门外的街道上不要人来人往,要多一些清静;吃喝玩乐一应
俱全, 吃了西餐还要喝上一杯纯正的咖啡; 在最短的时间里到达目的地, 不要时不时的堵车, 更不要找一个停车的地方难的象上天。 。 。 。 。
3、西安现有休闲娱乐市场上大量的酒吧、咖啡厅、特色餐饮、洗浴中心, KTV等具备了规模、具备了数量、具备了基本设施,但
缺乏环境、缺乏品质、缺乏软性的服务,正像一名老外所说的: “在西安喝上一杯纯正的巴西咖啡几乎不可能! ” 。西安休闲娱乐市场面
临一次软实力革命和重新洗牌,曾经闻名一时以“咖啡一条街”而闻名的德福巷已是昨日黄花,以南门里为核心的酒吧咖啡圈子已经
没有了往日的繁荣。人们开始试着到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去——“农家乐”的火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西安休闲娱乐市场展现出以下变化:
1)消费群体年龄段扩大;高端消费群注重恬静、品质、放松、回归,他们决定和引领着整个市场;
2)城内酒吧咖啡等娱乐场所经营开始走下坡,消费群目的地逐渐向城边及城外转移,以追求高品质消费;
3)以西高新、曲江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带因为高端群体的入住及自身所具备的位置、空间、交通、空气质量等因素,必然会成为
西安休闲娱乐市场的核心地带。
(二)现有休闲娱乐市场分析:
1、 以钟楼商圈为中心的休闲娱乐市场已经达到饱和。
钟楼、鼓楼是十三朝历史古都的经典代表作,也是当今西安的重要标志。在古代,皇城内便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钟楼、鼓楼便位于城墙内,是古都西安的中心。正是由于这些历史的渊源和积淀,成就了钟楼商圈寸土寸金的商业地位,也造就了发
达的休闲娱乐市场。
休闲娱乐场所主要集中在南大街(如 babyface , mix 慢摇吧,酷啦啦、中国城、帕兰朵等) 、东大街(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