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西汉故事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7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汉故事读后感.docx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21/7/11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汉故事读后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汉故事读后感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一)
  读完《王莽称帝》这个故事,《西汉故事》这本书就全部被我看完了。合上书本,脑海里面回响的依然是嘶鸣的战马,杀敌的将士。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张良拜师》和《约法三章》。
  《张良拜师》主要讲了张良向一个老人拜师学****本领,老人叫他五日后到桥上去,然后就走了。第五天,张良一早起来就匆匆忙忙洗过脸到桥上去了。谁知道老头儿正生着气,对他说:"小子,怎么还要叫我等着你?五天后再来吧。"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脸也不洗,就跑到大桥上去了。谁知老人早已道桥上去了。最后一次张良半夜就跑到大桥上了,老人交给他一本书,这本书让张良学到了很多本领。我才明白: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约法三章》主要讲了刘邦与咸阳的老百姓约定了三条律法:第一,***要偿命;第二,伤人要抵罪;第三,抢劫盗窃要赔偿。废除秦朝其他的一切严苛法律。饱受秦朝暴政的百姓们奔走相告,欢呼庆幸。大家都能遵守新的法令,生活也正常起来,社会就慢慢地稳定。我觉得任何严酷的法律都不能长久,像商纣王、秦始皇等,要学****刘邦的办法,让百姓真心顺从,社会才能稳定。
  读完这本书,历史上的朝代分分合合,久合必分分久必合,中华历史五千年,历史上的名人数不胜数,文人思想是代代流传,老子、孔子、孟子、……,以后我要好好学****历史,学****中国古人的文化和智慧。
  (二)
  最近我读了校信通推荐的《西汉故事》一书,它从"张良拜师"一直讲到"王莽称帝".我收获了许多成语典故,并且知道它们的来历。比如:揭竿而起、约法三章、破釜沉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楚河汉界、指鹿为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 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 .
  我觉得书中最精彩的还是霸王项羽和刘邦争天下的情节。项羽是将门之后,小时候有很好的学****条件。但无论是念书****剑、还是学兵法,他都是虎头蛇尾,坚持不了几天。从他小时候看,我就觉得他长大后成不了大器。而刘邦却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他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我觉得。
  第一:刘邦每次打了胜仗,对将士们有封有赏,战士们都愿意跟着他打仗,人人都肯卖力。而项羽嫉贤妒能,打了胜仗既不赏功又不封赏。
  第二:刘邦深得民心,处处为百姓着想。他进关中时跟百姓约法三章,深受百姓拥护。而项羽呢?他仗着自己力气大,能打仗,能***,认为天下的人都应当听他的。他性情暴躁,凡是对他不满的他就杀,有一次,他残忍地杀了二十万缴械投降的秦兵。攻下城池就***如麻,火烧阿房宫 …… 秦国刚灭 ,项羽马上就成了秦人心中新的暴君。可悲的是项羽在四面楚歌时,还认为是时运不济,一点也没意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三:成败的关键在于用人。刘邦不仅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劣势还知人善用。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 ;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他不如萧何;率军攻打,战必胜,攻必取,他不如韩信。这三位当世豪杰都能为他所重用。而项羽连他的亚父范増都不能重用,可以说他败在人才上。([ ])我想假设项羽拥有张良、萧何、韩信,谁会得天下?谁会失天下?以项羽的性格、气量和见识,这三位豪杰终究还是会跑到刘邦那里的。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西汉故事》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做事要合乎规律,做人要心胸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