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ocx

上传人:cby201601 2021/7/1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 国 的 非 法 证 据 排 除 规 则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及意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违反法定程序,以非法方法获取的证据,原则上不具
有证据能力,不能为法庭采纳。既包括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也包括非法实物证据的排 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首先产生于美国,最初只针对违反宪法第四修正案而进行非法搜查 和扣押取得的实物证据,1966年的米兰达案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扩大到非法取得的 言词证据。此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被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广为接受。我国在 2010年由最高 法、最高检、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
干问题的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在司法层面上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新《刑事诉讼法》 第54条第1款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 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 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 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这标志着我国在人大立法层面上正式确立了 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
(一)非法证据的界定和排除范围
何谓“非法证据”归结起来有狭义说与广义说两种观点。广义说认为,非法 证据之所以不合法,是因为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主体,证据的内容,证据的形式,收集证据 或提供证据的程序、方法这四个方面之一不合法,而造成证据不合法;狭义说认为,非法 证据是由于法定人员违反法定程序,用不正当方法收集证据材料,而致证据不合法。按照 广义说的定义,非法证据应该包含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用非法手段获得的实物证据,如物 证、书证等;二是用非法方法获得的言词证据,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证人证言 等;三是以非法获得的实物证据、言词证据为线索获得的证据,此种证据被称为“毒树之 田力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1款吸收了 2010年六部委颁布的《关于办理
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有关非法证据概念的界定,将非法证据分为非法 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两大类别。将非法证据的范围划定为“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 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以及不符 合法定程序收集的,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物证、书
证。

非法言词证据包括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
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可以看出我国的非法言词证 据仅限于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但是其中的“非法”并未给出定义,非法有不合法 或违法之意,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种类和程度,违法有严重违法和 一般违法之分,严重违法通常指取证程序不合法而侵犯的相对人的基本权利,而一般违法 通常是指取证形式不合法的情况,例如讯问笔录没有填写讯问时间、地点等,因此如果将 所有违法取得的证据不作区分都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未免过犹不及,排除取证程序违法 而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被害人的基本权利而取得的言词证据是具有正当性 和合理性的,但是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而取得的言词证据就不宜刚性地排除 掉,也就是说将“非法”限定于获取言词证据违反法定程序将更有利于司法公正与司法效 率两种价值的平衡。其次,条文只是列举了 “ 刑讯逼供”、“暴力”和”“威胁”三种手
段,但对于本条的理解适用应并不仅仅限于这三种手段。可见新刑诉法规定的非法取证的 手段并未都在排除之列,以引诱、欺骗等方法取得的证据是否属于排除的范围不太明确, 再加上“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规定,较难操作的
“刑讯逼供”如何理解,“等”如何界定的问题争议较大。此外 尽管这些表述的核心含义
谁都理解,但是其概念的外延边界却相当模糊。 如打一个耳光是否属于?那打几个耳光才算 呢?是否要上升到刑法的刑讯逼供层面?第二, 证明上的困难。即便抛开上述“程度”问题, 在操作层面,“刑讯逼供”等违法取证行为的认定依然存在着证明上的困难。作为过去发生 的事实,“刑讯逼供”、“暴力”、“威胁”等违法取证行为必须借助证据才能进入裁判者
的视野。但是我国一大特点是将非法证据的排除与证据内容的真实性联系在一起。 另外排除
证据的理由主要立足于口供的真实性。 由于讯问程序的封闭性,辩方获取此类证据的能力终 究有限。于是,当辩方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之后,如何才能查明事实真相呢?很显然, 对于违法取证行为,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不可能有足够的动力去调查、收集这方面的证据。
相反,即便确实存在违法取证的情形,他们依然可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