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认识与理解风景区景观规划——以玄武湖风景区为例院( 系) 名称艺术设计专 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景观一班) 学 生姓名董帅指 导教师赵克让老师学 生学号 090180047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玄武湖区位分析浩荡长江, 自西南向东北, 进入南京境内, 受到宁镇反射弧地质构造的弯折, 急转向东, 形成一个大转弯, 南京就位于这个大转弯的顶端, 主城在江南, 跨江而立。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南京成为距离中原最近的滨江城市。自古以来, 舟楫车驿之利, 使南京成为大江南北的要津、山海东西携手的重镇, 连结起中国的南方与北方、东部与中西部。玄武湖概况 1 、面积及划分。玄武湖属于城市天然小型浅水湖泊,水面 3. 68 平方公里。湖区被五洲和湖堤分成北湖(东北、西北) 、东南湖、西南湖三个湖区, 其面积分别为:北湖 平方公里、东南湖 平方公里、西南湖 平方公里, 另外情侣园、花卉园一带尚游少量水域。 2 、湖水流域。玄武湖流域汇水面积为 26 平方公里,主要入湖沟渠有七条,分别是南十里长沟、老季亭、香料厂、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岗子村和西家大塘。玄武湖北部通过护城河与外金川河相通, 护城河建有和平大沟闸和小北门闸, 南部通过武庙闸、太平门闸分别与珍珠河、九华山沟、香灵寺沟相连, 西部通过大树根闸与内金川河主流相连, 使玄武湖水位处于人工控制之下。 3 、湖水水位。目前, 玄武湖最高水位 米, 最低水位 米, 常水位 -- 米,控制水位,汛期 米,平时 -- 米。经勘察揭示的湖水深度,湖水最浅 米,主要分布于湖的周边及绿岛近岸,湖水最深为 米,一般深度为 -- 米,大多分布于湖水域的中间开阔地带。功能特征南京属于我国现代植物资源最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而且山丘、河湖兼备, 气候温和, 野生动物资源素称丰富, 其动物种类足以代表长江中下游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植物分布的特点, 南京市在江苏省的植物分布区划上, 属于长江南北平原丘陵区, 是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地区。长江两岸丘陵山地普遍分布着马尾松林;灌木种类繁多。境内无高山。植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明显, 通常山坡下部和沟谷以阔叶林为主, 山坡中部以上以针叶林为主; 丘陵山地凡尚无林木分布的地方,大都分布以黄背草或枯草占优势的草木植被。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尤以宁镇山地最著。南京地区开发较早, 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以使区域内典型的原生自然植被不复存在, 而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所替代。同时一部分外来植物传入南京,其中一部分已成为南京植被的组成部分,如雪松、火炬松、广玉兰等。玄武湖布局(一)玄武湖公园概况玄武湖公园总面积 平方公里,南北长约 公里,东西最宽处为 2 公里,周长 公里。五洲面积为 平方公里。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钟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玄武湖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先秦至两汉, 玄武湖分别称作桑泊、秣陵湖、蒋陵湖,面积是现在的四倍,荒芜,少人烟。东吴时,玄武湖称作后湖、练湖, 开始被人利用。后湖之称是用于水利, 而练湖之称, 表明玄武湖在东吴时已有军事上的用途。建国以后, 人民政府确定玄武湖公园为南京市的大型文化休息公园, 对玄武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 1951 年开始浚湖工程, 195 2 年起分批分期迁出各洲湖民 240 户。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的设计, 因地制宜地强调和突出了玄武湖的自然景观, 如结合浚湖弃土, 拓宽翠虹堤, 扩大菱洲, 建翠洲舞台、樱洲长廊, 以不同花木植被形成各洲特色,等等。奠定了玄武湖此后四十年间的发展框架。十年内乱,玄武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均遭到空前的破坏。十里长堤连根拔除了 3160 株观赏树,民国时期的一些纪念性建筑也被砸坏、炸毁,有些单位乘机挤占公园绿地或进驻,建立如“煤气柜”等建筑,严重破坏了公园景观。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玄武湖逐渐恢复了勃勃生机。新建了梁洲盆景园、观鱼池、武庙闸等景点, 樱洲栽植了大片樱花, 菊花品种恢复到 600 多种; 道路、桥梁进行了修缮; 白苑、清真餐馆扩建和改造完工,游览项目增多。据统计, 1986 年日均游人 14, 575 人,全年游客达到 532 万人次, 创历史最高记录。公园搞经济改革之后, 经济效益逐年增长, 1986 年年收入为 421 . 69 万元, 1993 年已达到 1425 .5 万元。(二)情侣园、花卉园概况情侣园、花卉园位于玄武湖东侧,西接十里长堤,东临龙蟠路, 呈南北狭长形状。情侣园以植物造景为主体, 以当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为主要造景材料,共 140 余科 900 余种(许多已不存在) 。全园以水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