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乡愁
知识目标:
1、 感知诗歌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2、 理解诗人将抽象感情化作具体形象的艺术构思;
3、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水平目标:
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水平;
情感目标:
1、体会诗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 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以诵读为基础,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 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 握主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乡愁又是中国诗歌史上常新的 主题,很多诗人都曾表达过那最让人牵肠挂肚,费尽思量的 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思乡的诗句?
例: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看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二、 深情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 生自由诵读,解决字词,划分节奏,标注重音;
2、 指名诵读,师生共评,指出节奏和重音的处理原因;
例:①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舒缓;
四节诗,第一节回忆的口气,稍平淡;第二节 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 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和期盼;
每节之间要有充足的停顿,尤其是三、四节,
由故乡之思到家国之思的转变,停顿能够再长一些。
3、 师范读,生齐读;
三、 细腻品读,感受诗歌语言美;
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少年 进在外求学为,过寄宿生活,1948年迁往香港,1950年去 台湾,直到1992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才第一次返回大陆,
诗人流浪于海外游子归乡之情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同学 们刚才读得不错,但仍有些美中不足,还有些真挚的情感隐 匿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一块去看看,品味一下诗歌的语
宀辛
s耒;
1、乡愁本是十分抽象的情感,但诗人借助意象将其形象 化,找找看诗人都用了哪些意象?
生:邮票、船票、圾墓、海峡
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承载了诗人抽 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感情层层深入,由个人情感上升到民 族情感;
2、 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词语有哪些?在诗中 有什么作用?
生: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邮票虽小却承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