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勤工助学作为我国高校资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了助困与育人 的双项职能,是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的有效平台。大学生勤 工助学早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出于锻炼自我、提升能力等目的,越来越多 的非贫困生也加入勤工助学的大军,使得勤工助学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各种侵权问题也随之产生。如:兼职中介机构收费不合理、用工单位 工资拖欠、兼职学生工资过低以及用工单位变相欺骗等。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 当前依旧没有完善的大学生勤工助学风险应对机制,学生维权困难重重。
一、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常见侵权问题
(-)用人单位利用协议漏洞克扣工资
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及相关法律知识不足,故意设置协议漏洞, 用工结束后,利用所签署协议中的陷阱,以种种借口克扣大学生工资,而大学生 无法依据有效协议,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任其宰割。
(-)“试用期”工作劳而无获
有些用人单位在录用兼职学生之后,便提出学生要先通过一定时间的试用期 才能被正式聘用,有的还要求进行技能培训,以此向学生收取培训费。而长时间 的试用期结束之后,用人单位却以种种借口辞退勤工助学学生,因为处于试用期, 学生无法得到全额的工资,白白地被用人单位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使用,而交纳的 培训费等费用,也无法索回,付出了辛苦还得不偿失。
推销组织设计推销骗局
此类型侵权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从事商品推销、代售的组织,他们要求前来 求职的兼职学生购买数额不大的产品或直接交纳现金作为押金,再让学生去推销 一些根本卖不动的产品,并规定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销售额才有提成工资。最后 因无法完成任务,学生无法领取工资,而押金也被其克扣。
“黑中介”骗取中介费
目前社会上有一些“黑中介”专门欺骗涉世未深的勤工助学大学生,利用一 些学生假期求职心切的弱点,向其提供虚假信息,编造出一些待遇丰厚的岗位, 诱使学生上钩,之后为其安排假“面试”,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见面后向学生收
取相关费用,钱一到手就立刻消失,寻之不得。
(五) 不法分子“家教”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设置家教骗局,对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谎称 使其担任家教教员,引诱其陷入桃色陷阱。这种家教骗局多以“成人考试”辅导为 主,被教者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心理防线低、缺乏自我保护常识和能力,对 勤工助学者进行不法侵害,然后逃之夭夭。
(六) 勤工助学大学生被骗参与非法传销活动
近两年,高校勤工助学大学生被骗参加非法传销活动的情况也日趋严重,传 销组织先以优厚条件招聘学生来上岗,然后给学生培训,向他们灌输一夜暴富的 思想,并抛出高回扣的诱饵,让学生去发展“下线”。被传销组织洗脑的学生,往 往难以自拔,再去欺骗自己的同学、朋友,结果害人害己。
二、建立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风险规避机制
(一)政府方面
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大力整治兼职市场,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惩处商家在大学生校外兼职过程中出现的侵权行为, 加大违法行为成本。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制,规范兼职市场秩序,建立公平、透 明的收费标准,统一设定职业中介与兼职者所签订的协议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