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徐凝的七绝诗词《忆扬州》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徐凝的七绝诗词《忆扬州》赏析.doc

上传人:dyx110 2021/7/14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徐凝的七绝诗词《忆扬州》赏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徐凝的七绝诗词《忆扬州》赏析
《忆扬州》是唐代诗人徐凝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下面就和***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忆扬州》
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赏析】
诗的前两句回忆当时分别的情景。“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之人;“愁眉”、“泪眼”分别用一个“难”字和一个“易”字表达出来,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
后两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宕开一笔,从殷切的思念转写眼前的明月。明月本来就是离愁别恨的符号,它照着离别之人,更加助愁添恨。这种愁与恨本来与明月无关,但因为明月见证了当时的离别,当离人再次看到明月时就不免勾起了当时伤心的回忆。然而,此时的明月没有丝毫的感情,它不管自己是否成了离人伤心的代名词,只是这么静静地照着,这便显得“可憎”,所以说“明月无赖”。“无赖”二字,有褒义和贬义双重含义,诗中作者是说,满腹愁怀却偏又遇见月光,觉得不堪承受,有抱怨之意。但后世因为惊赏扬州明月的这种新奇形象,就离开了诗人原意,把“无赖”二字当***极的昵称了。
月光普照人间,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不是仅在月色,诗人却截取了扬州月色这样似乎违反常理之语,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诗人把天下的月色“三分”,说扬州占取了“三分之二”,把扬州的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形容“明月”,使人对扬州产生无限的向往之情。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效果是令人惊叹的:它使得“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还对苏轼有所启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便是以数目字来写春色,令人惊叹。
  扩展阅读:徐凝的简介
徐凝,唐代诗人,浙江睦州分水人,生卒年均不详,与诤友张祐(792?853?)年岁相当,与白居易、元稹同时而稍晚。元和间(806820)有诗名。明人扬基《眉庵集》卷五“长短句体”赋诗云:“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徐诗102首,五七言绝句占了96首,其中五言绝句16首,七言绝句80首,七绝高手亦。徐凝提及牡丹的三首诗作,首首是无以复加,为后人所推崇。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等。
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字不详,睦州人。唐分水柏山(今桐庐县分水镇柏山村)人。与施肩吾同里,日共吟咏。初游长安,因不愿炫耀才华,没有拜谒诸显贵,竟不成名。南归前作诗辞别侍郎韩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抨击了当时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实学的社会现象。
至长安,不善干谒,仅游韩愈之门,竟不成名。将归,以诗辞韩愈,有“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之句。唐元和中,举进士,官至金部侍郎。
遂归里,优悠诗酒以终。(唐诗纪事引郡阁雅谈云:“官至侍郎”,与此全不同。此依唐才子传)凝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尝于杭州开元寺观牡丹,见徐凝题牡丹诗一首,大为赞赏,邀与同饮,尽醉而归。唐人范摅《云溪友议》卷中《钱塘论》记载徐凝(题开元寺牡丹)诗的本事:“致仕尚书白舍人,初到钱塘,令访牡丹花,独开元寺僧慧澄,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