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苏轼的诗词《西江月.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轼的诗词《西江月.doc

上传人:dyx110 2021/7/14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轼的诗词《西江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轼的诗词《西江月•顷在黄州》赏析
《西江月顷在黄州》是一首山水词。词中作者描绘了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仙境,把自然之美景和自己之感怀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之中表现自己舒适欢喜的心情,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的胸怀。下面就和***一起来欣赏下苏轼的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西江月顷在黄州》
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赏析】
上片前两句写归途所见:晚上月光皎洁,河面上波光粼粼,十分宁静,天空清晰而迷人,飘摇着几丝淡淡的云彩。词人心中狂喜,真想一头栽在这清香的草丛中,大睡一场。下片承接上片,进一步对这片诱人的夜景进行描写。河边清风爽朗,水映明月,实在是的境地,作者一心赏月,生怕那马儿会踏出几片涟漪,把水中的月儿给踩碎了。词人索性取下马鞍,枕着马鞍在这绿杨桥上睡去,直到天亮。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这二句明写月色,作者巧妙地运用借喻的手法,描写月照溪水的情景,更进一步抒发了对月色的迷恋、珍惜之情。“可惜”,即可爱,微风轻轻吹拂,溪中波光粼粼,水月交辉,像缀了一溪晶莹剔透的珠玉,怎么能不令人喜爱?“一溪风月”,作者把“溪”作为风月的量词,巧妙地把风、月与溪融为一体,令人耳目一新。“琼瑶”,是一种美玉,作者在这里用来比喻水上皎洁的月色,鲜明而生动,瞬间使整个水月都灵动起来。“莫教”二字,突出表现了作者对月色的极其喜爱,希望马儿饮水时也要悄悄的,生怕马儿会扰乱了它。作者生动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之情。
这首词写在作者遭贬黄州之时,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次夜归偶遇,作者描写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饶有情趣。本是处于遭贬之际,心情之豪迈,心胸之旷,令人啧啧称奇,表现了豁达的情怀和非同常人的胸襟。
  扩展阅读:苏轼的人物评价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