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9
文档名称:

学医者必记中医经典语录.doc

格式:doc   大小:2,101KB   页数:9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医者必记中医经典语录.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7/14 文件大小:2.0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医者必记中医经典语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医者必记中医经典语录
 第一部分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匮翼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
   --〔清〕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
  病经议明,则
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
  (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清〕程钟龄《》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吴鞠通《》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症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
 第二部分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注文
  表&.里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论》
  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