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十二五规划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ppt

格式:ppt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十二五规划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ppt

上传人:经管专家 2011/12/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十二五规划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十二五规划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南京大学
洪银兴
背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在2010年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GDP的世界排名变化:2005年进入世界第四,2008年世界第三,2010年世界第二。
2009年其他世界排名: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制造业大国
人均GDP4000美元(江苏7000美元)
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对经济发展方向重新定位,推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中国模式(发展道路)的成功
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可以归结为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经济改革的中国模式的成功。
不少人向我国推荐西方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试图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市场制度范式即新自由主义的范式作为我国改革的指导思想。
在现实中我国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式为指导,选择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产生了明显的发展效应。不走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能取得经济上的成功
十二五时期(2011-2015)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科学发展为主题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经济发展目标转型: 追求GDP增长转向人民收入普遍增长
过去作为发展中大国实施赶超战略,以GDP总量增长为导向,投资拉动。
我国的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大后,就有必要从根本上克服GDP崇拜,停止长期实施的投资推动的GDP赶超战略,转向消费拉动。
由追求GDP增长转向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由“强国”到“富民”的转型。
过去允许一部分人富起来是要在体制上解决推动GDP增长的动力
现在要使人民公平合理地分享增长的成果,解决大多数人富起来的问题
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现已达到4000美元)开始进入缩小收入差距拐点
我国的收入差距客观上还没有进入缩小收入差距的阶段,但有必要也有可能扭转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初次分配阶段就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包容性经济增长)
克服收入分配中的权利不公平问题:
以权谋私
垄断收益
资产分配不公平: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增长的动力结构:消费、投资、出口。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
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协同带动
加快发展服务业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与新能源汽车
城乡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
区域结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
把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增加就业创业机会,
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
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
增加政府由于民生的支出
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