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校踩踏伤害事故与防范应急预案
(一) 概述
教育部三令五申要重视学生安全工作,对避免学生踩踏事故更是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 求,踩踏事故应该引起教育部门与教育者的反思。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一条重要原则就 是预防为主。事实上,如果学生平常接受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与演练,如果学校安全责任 落实到人,实现精细管理,踩踏事故应该可以避免。学校一方面要对不喑世事的孩子加强教 育、引导,帮助孩子掌握自护自救、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本领;另一方面更要实现科学 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
中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对于出行举止不是很注意,尤其是在完成了一天的紧张学习后, 可算有空轻松了,有的同学之间可能出现上下楼打闹等现象,有的急切地奔家、奔寓休息, 就在这些很平常的行为中,往往就隐含着不安全因素。如果学校能够抓住学生这一特性,加 强对学生的文明教育,要求学生上下楼注意秩序,就可以避免拥挤现象。如果再深人地进行 安全教育,就会使学生在紧急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理智而不惊慌,进而避免盲目逃脱的错误 判断,不至于因为蜂拥欲逃,加剧拥挤,最终酿成人祸。
还要对学生进行公共场所安全教育。比如在熙熙攘攘的公共场所,像电影院、报告厅、 体育赛场,碰到紧急情况都可能会因为拥挤、奔跑而形成无法控制的人流,造成人员的挤伤、 踩伤。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常识,学生根本不知怎么做,很容易发生事故。 所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和家长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
另外,中小学校建筑事关学生生命安全。因此,其建筑标准的安全系数应该更大一些, 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然而,学生在教学楼一拥挤就发生踩踏事故的现实告诉人们,如果不 是教学楼楼梯过于狭窄,楼道光线过于阴暗,怎么会轻易就发生踩踏事故呢?彻查踩踏事故 发生的原因,不放过任何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学校建筑标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亡羊 补牢,采取各种措施避免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下面是我们选编的一些各不相同的案例,希望能给校长和老师们一点启发。
(二) 安全知识
拥挤是指一种在很短的时间内,因为某种突发的原因,在人员集中的场所内引起的情绪 亢奋、行动过激、人群大量聚集的失控现象。拥挤是突发事件,同学们难免遇到,当我们遇 到拥挤情形时应该保持冷静,沉着应对,谨防因为突发的拥挤致使人身伤害发生。造成校园 拥挤踩踏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时间多在放学或集会、就餐之时,学生相对集中,且心情
急迫;二是事故发生地点多在教学楼一、二层之间的楼梯处。上面几层的学生下到此处相对 集中,形成拥挤;三是学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慌乱,常常出现拥挤大喊大叫的现象, 使场面失控;四是学生不善于自我保护,在拥挤时或弯腰拾物被挤倒,或被滑倒、绊倒,造 成挤压事故;五是平时缺乏对事故防范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无应急措施;六是有个别学生搞 恶作剧,遇有混乱情况时趁势狂呼乱叫,推扌桑拥挤,以此发泄情绪或恶意取乐,致使惨剧发 生;七是晚上突然停电或楼道灯光昏暗,造成拥挤事故;八是楼梯较窄,不能满足人员集中上 下需要。为了避免拥挤,应做到:
上下楼梯要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
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活动中,不求快,要求稳。
不准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等。
各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