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七年级生物[下]期末复习提纲
第10章水中的生物
水中常见的动物种类有鱼类(如:鲫鱼带鱼)、腔肠动物(如:珊瑚水母)、节肢动物(虾蟹蜘蛛蜈蚣)、软体动物(如:河蚌蜗牛乌贼) 、两栖动物(如:青蛙)等,其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是节肢动物。
鲫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行侧线,它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有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的作用;背部深色渐变到腹部白色, 有利于躲避敌害;运动器官是鳍,靠尾鳍和躯干的摆动产生向前的动力,靠胸鳍和腹鳍平衡身体;呼吸器官是鳃;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鳃盖后缘以前是头部,中间部分是躯干部,肛门以后是尾部;身体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鳞片表面有粘液,可以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体内的鳔, 能够调节鱼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使鱼可以停留在不同的水层。
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鳙鱼和鲢鱼混合放养,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的立体空间和各种天然饵料。
河蚌用鳃呼吸,以斧足运动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点,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物形成的,当河蚌的外套膜受到砂粒或异物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便逐渐形成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
藻类植物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靠体内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和为鱼类、浮游生物提供食物。具体作用是: ①提供氧气②提取工业原料③食用④净化污水.
水绵是由许多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的细胞相互连接而成的。
第11章空中的生物
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需要具有流线型的体型,前肢演化为翼,轻而强壮的骨骼和发达的肌肉等特点。
家鸽身体具有流线型,减小飞行时的阻力; 前肢演化为宽大的翼, 利于飞行; 羽毛主要有正羽和绒羽两种, 正羽在翼和尾端适于飞翔, 绒羽有保温作用; 骨骼轻而坚固, 骨腔有空气, 减轻体重, 胸肌发达用以牵动两翼飞翔; 靠肺呼吸; 气囊有①辅助呼吸②减小身体比重③减小内脏器官间的摩擦④散发体内过多的热量等作用;小肠很长,利于消化食物,没有大肠,不能存储粪便,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心脏有四腔,血液运输氧能力强.
昆虫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和两对翅,善于跳跃和飞行。昆虫口器有多种如: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蜜蜂的嚼吸式口器、蝶的虹吸式口器、蚊的刺吸式口器、蝇的舔吸式口器。
蝗虫身体外面包着一层坚韧的外骨骼,可以支撑身体和保护体内的各种器官,防止体内水分散失,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但不能随身体生长而长大, 所以有蜕皮现象; 头部(感觉)有1对触角[有触觉和嗅觉功能] 、1对复眼[视觉器官] 、3个单眼[感光作用], 胸部(运动)有3对分节的足和2对翅[前后足适于行走, 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后翅很薄,适于飞翔]; 蝗虫通过腹部(生命活动)的气门进行呼吸。
昆虫对人类有益也有害:有益的如蜜蜂能酿蜜、家蚕能吐丝、蜂蝶能传粉、地鳖虫可入药、还可从虫体获取蛋白质等等;有害的如蝗虫、螟虫、蚜虫、天牛是农业害虫,蚊、蝇、虱、蚤不仅吸人和动物血,还传播疾病。科学家提出“以虫治虫”是防治农业害虫的好方法,比化学方法好,不会杀死有益的昆虫。所以,我们要保护、开发利用有益的昆虫来防治、控制有害的昆虫。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
第12章土壤里的生物
对土壤中小动物观察时,记录各种小动物的数量和行态特征,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果要鉴别它们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