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0
文档名称:

毕业论文-2012最新科技与创新试题.doc

格式:doc   页数:2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毕业论文-2012最新科技与创新试题.doc

上传人:麒麟才子 2016/6/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毕业论文-2012最新科技与创新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科技与创新(1) 、请分析其用了哪些思维形式。(BC) A 、联想 B 、灵感 C 、顿悟 D****惯 2、 2006 年浙江省提出了( CD )口号。 A 、创新强省 B 、创业富民 C 、科技强省 D 、创新型省份 3 、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科技分支发展到现在的( C )多门。 A、 4000 B、 5000 C、 6000 D、 7000 4、“新经济增长理论”是( B )提出的。 A 、熊. 彼特 B 、保罗. 罗默 C 、彼得. 德鲁克 D、 R. 范艾肯 5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全国科技人员不足( B)。 A、4万 B、5万 C、6万 D、9万 6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 A)。 A 、向科学进军 B 、自力更生 C 、独立自主 D 、向科学迈进 7 、新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 C)。 A、 1965 年 B、 1966 年 C、 1967 年 D、 1968 年 9、《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 2020 )》中提出到 2020 年, 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B )以上。 A、 2% B、 % C、 3% D、 % 1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 2020 ) 》中提出到 2020 年,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B )以上。 A、 50% B、 60% C、 70% D、 80% 1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 2020 ) 》制定了( A )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A、4B、5C、7D、8 12 、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 B)。 A 、马克思 B 、马斯洛 C 、杜威 D 、斯金纳 14 、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融合聚变,以获得创新突破是( B)。 A 、想象 B 、综合 C 、联想 D 、归纳 15 、对所见现象产生与之具有某种关联的大跨度直接思维叫( C)。 A 、想象 B 、综合 C 、联想 D 、归纳 16 、被启迪的某种心理状态,它会引发某种顿悟的叫( A)。 A 、灵感 B 、直觉 C 、联想 D 、顿悟 17 、没有受到多少教育,有成千上万的发明创造的伟大的发明家是( C)。 A 、费曼 B 、德雷克 C 、爱迪生 D 、吉尔福特 18 、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是( A)。 A 、门捷列夫 B 、维勒 C 、爱迪生 D 、肖夫斯唐姆 19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年平均增长率一般在( B)。 A、 1--2% B、 2--3% C、 3---4% D、 4--5% 20 、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的人数不超过( B) A、1名 B、2名 C、3名 D、4名二、多选题( 每题 2分,共 20题) 23 、完整的创新过程应包括( ABC )三大环节。 A 、研究 B 、发展 C 、生产 D 、消费 24 、学科的分化与综合的速度加快,出现了新型的( ABD )弥补空隙。 A 、交叉学科 B 、边缘学科 C 、复杂学科 D 、横断学科 28 、高精尖技术壁垒化的特点( ABCD )。 A 、技术壁垒将长期存在并不断更新 B 、技术壁垒的内容日益增多 C 、技术壁垒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D 、技术壁垒的连锁反应极大。 32 、发展现代农业的三产安全是( ABD )。 A 、生物 B 、生态 C 、生产 D 、生活 33 、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 BC)。 A 、探索精神 B 、创新精神 C 、创新能力 D 、综合素质 40 、国家技术发明奖中的重大技术发明是( ABC )。 A 、前人尚未发明或尚未公开 B 、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 C 、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D 、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三、判断题( 每题 1分,共 20题) 41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中,资本就是核心和关键。(N) 正确不正确 42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Y) 正确不正确 43 、技术模仿可以替代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N) 44、现代国际社会的竞争, 关键是科技的竞争, 而科技竞争的焦点是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竞争。() 正确不正确 4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Y) 46 、我国“神舟六号”飞船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例子。(N) 47、国家创新体系是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Y) 4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 N)。 50 、成就动机是创新的动力因素,它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及维持创新活动。(Y) 51 、环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也可以抑制创新能力的发挥。(Y) 53 、科技创新都是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