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海口骑楼文化.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口骑楼文化.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口骑楼文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南岛的今昔, 留给正史著述和口口相传的人们更多的是孤悬海外, 偏安一隅, 贬放流徙之地,文明闭塞之岛。千多年的岁月,名臣良士北望京城,有口莫辩;芸芸百姓,耕读持家, 却在远离京畿和中原大陆的小小岛上, 开垦出传统文化根基深厚、民风淳朴、性情自由的一方土地。靠着海的缘故, 百姓胸怀宽大、包容八方, 东南亚的****俗在原住民的生活中影响渗透。海南省海口市的五条骑楼老街, 就是这样一个透着历史气息、温暖海风、灿烂阳光与纯朴民风的世界。海南本地人称海口的五条骑楼老街为“南洋街”, 街道上一栋栋饱尝岁月沧桑的骑楼静静雕刻着百多年来的历史印迹。这里既凝结着海峡北边内陆文化的厚重血脉, 又受着南洋文化的熏陶, 连接了文化的世代更迭, 又横跨了文化的地域板块。在动荡的 20 世纪, 海口骑楼老街见证了时代特有的交汇和挤压, 特有的爆发和沉寂, 以及非同寻常的欣悦与悲凉。骑楼老街与内陆和南洋有着诸多血缘、经历、文化****俗的联系, 有着众多普通人思想和情感的纵深,以及我们的探寻和想象。海口骑楼老街位于市区中山路、新华南路、解放东路、博爱路及得胜沙路一带,街道两侧是近百年历史的充满南洋建筑风情的骑楼。骑楼作为南洋一带的特色建筑形式, 适合南方热带气候, 一楼过道既可遮蔽阳光, 又可躲避风雨。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区别于欧洲西洋建筑, 自成一格。海口骑楼建筑依托着南洋的思潮、风气、人力以及物质资源, 也是别有特色。上世纪初, 一批批早年去南洋谋生的海南华侨, 在外面闯荡经商, 做生意挣钱后又陆续回到海南,建立自己的家园,借鉴了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并流传至今。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沉淀的历史。海口的骑楼老街作为现今国内骑楼建筑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极富中西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串起了海口变迁的历史, 是一个世纪里来往南洋的人们记忆的共同载体, 是海口文化变迁的生动记录, 也是历经多年, 海口留给今天最丰赡的城市情怀。海口骑楼街区的由来海口骑楼老街的由来,跟海口的港口开放通商史大有联系。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海禁, 开海贸易。琼州( 海口) 从此海运四通八达; 至咸丰八年清政府与英法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琼州(海口)即被辟为通商口岸,称琼州口。从此,琼籍人士热衷于下南洋谋生,外国人则可以在琼州自由往来。 1924 年,为了建省办特区,当年粤军第一军独立旅旅长兼任琼崖善后处处长的邓本殷拆去具有 629 年历史的护城古城,城墙方石被用来铺设一条 12 米宽的大路, 这就是长堤路的雏形。原来五六米宽的石板路全部扩建为通行汽车的街道, 原来的四五条马路扩建到了 30 多条。为了搞好市政建设, 邓本殷热情邀请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海口文史资料》载“仅二年,争相修建有骑楼的新式楼房计 800 多幢, 使海口面貌焕然一新。”这批琼籍归国华侨,因为衣锦荣归或落叶归根,回到海口后纷纷效仿南洋建筑风格的特色, 建成一幢幢柱廊骑楼式的建筑, 不仅有单边外廊, 甚至扩展到双边、三边以致四边回廊, 用于商用和居住。这种建筑特色非常适合海南阳光强烈、风雨即来的天气, 凉爽舒适的骑楼, 利于人们遮阳挡雨。由于毗邻港口, 这些家家户户所建骑楼连接形成的街道,有着可供行走的地板,有着挡避风雨骄阳的顶盖,成为“店铺的公共走廊”。路通财通,随着商业铺面的建设,老城区的商贸业也急速发展起来,当时全市商店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