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inwes重解4年前经典“事件营销”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inwes重解4年前经典“事件营销”案例.doc

上传人:秋江孤影 2021/7/16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inwes重解4年前经典“事件营销”案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解4年前的经典“事件营销”案例
九阳豆浆机借力中韩文化之争销量大增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的家用厨电的巨大变革。然而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每户家庭拥有厨电产品近10件,而我国仅5件不到。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厨电始终难以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居民饮食****惯和饮食观念保守,人们对自制食品的意识普遍淡薄。不过,07年一场中韩文化之争带动的豆浆机热销高潮,使整个行业态势悄然改变。该事件便是当年引发九阳热卖,并直接加速九阳上市的著名的“中韩豆浆起源风波”营销案例。虽然,此事已经过去4年之久,但当年操盘此事的、北京华文宣易公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志锋说起来还是***如初。
据了解,九阳豆浆机在2007年前后,产品销售进入平台期,销量增速有所放缓,与此同时在奶业巨头的强势竞争压力下,九阳不得不重新考虑营销思路,放弃大广告拉动思想而回归文化公关战略——以培养全国人民豆浆饮用文化拉动豆浆机的销售。“人们爱喝豆浆了,关注豆浆的安全了,就不愁卖不出去豆浆机”,九阳的董事长王旭宁是一个重视文化渗透的儒商。
经过严密的策划和审慎的求证后,韩志锋团队决定以一条关于中韩豆浆文化起源之争的网络帖子作为案例切入点,借助前几年国人对韩国端午申遗事件的愤慨,在国内引发“豆浆是否起源中国”、“豆浆是否国饮”、“豆浆为什么在韩国、日本更受民众热爱”和“国人如何行动起来保护豆浆国饮身份”的大讨论,之后通过正确引导和乘胜追击,植入品牌,最终引发全民热购九阳豆浆机,导演一场成功的公关传播案例。
本事件后来被证明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案例,不仅国人爆发出来的爱国情结和最后行动起来维护豆浆国饮地位的热情,空前高涨,而且众口一词的发出 “只有人人喝豆浆才能让豆浆的传统文化不被外族掠夺”。九阳豆浆机也由此在多个城市“洛阳纸贵”,一机难求。
分析此经典案例,很多公关精髓值得我们借鉴学****在竞争激烈的信息传播时代,企业应该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完善公关机制,形成系统传播模式,构成自身强大的竞争资本。这里我们引用韩志锋提出的的公关6Z模型,来剖析整个案例,以期带给他人借鉴。所谓6Z模型就是讲述事件营销从战略界定到主体识别,从品牌植入到正确引导,从资源整合到整合发布的一个完整过程和要注意的具体问题。九阳豆浆机案例运用该6Z模型进行全程布局和各个击破。可谓疏而不漏、一网打尽,成为公关史上传诵的佳话。
战略界定
事件营销首先要进行战略界定,即寻找案例本身的战略方向,“做对的事”要比“对的做事”更重要。所以,策划事件之前,我们首先思考九阳豆浆机07年市场出现困局,增长乏力的原因何在?经过研究问题根源在于国人豆浆意识不够深刻,尤其是绝大多数人被牛奶的便利和“营养”所吸引,加之对豆浆的制作存在不便的顾虑,销量增长不快,并非豆浆机产品质量和企业声望所致,而是自发需求有限。所以,本案应将战略目标定位“吸引更广泛国人和豆浆”上来,重点讲豆浆文化,而不是拿产品说事。所谓,欲卖豆浆机,必行豆浆文化。
主体确定
所谓主体即战略对象,根据战略目标找准传播对象,事件营销以及其中的公关传播之关键是明确确立目标对象。如同射击的靶子,公关主体识别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公关战役的胜利与失败。主体依照战略而定,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战争涉及的不只是单纯的消费者,民众身体力行保护豆浆文化的情绪高涨,是此案例的一个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