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坏死性筋膜炎
精选课件
1
/10万人。
澳人利亚坏死性筋膜炎存活者平均住院36d,患者平均花费64517澳元,其中63%患者在监护病房(ICU)。
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很高,且易误诊并造成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
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以四肢为多见,尤其是下肢;其次是会阴、颈部、面部、腹壁和背臀部等。
1、流行病学
精选课件
3
精选课件
4
精选课件
5
2、致病因素及分型
坏死性筋膜炎分为两型,Ⅰ型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包括革兰阳性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创伤弧菌、脆弱拟杆菌和厌氧菌等;Ⅱ型多由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常伴有休克及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极高。近年来发现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株变种——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有增多的趋势。
viloglu等研究显示,82%NF患者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精选课件
6
3、临床表现
①早期:皮肤表现为红、肿、热、痛.硬,又称为“痛性红色肿胀”一与皮肤症状不成比例的异常疼痛足NF的特征性表现.即皮肤表现为光滑、发亮的弥漫性肿胀,肿胀范围大于红斑,边界不清,患者可伴有流感症候群,如发热、寒战、心动过速、肌肉酸痛、腹泻及呕叶,血压和神智正常。这-时期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天
②中期:感染范围更加广泛,呈现鲜红色、淡紫色肿胀.水泡增多、变大,并逐渐由淡紫色、蓝灰色变成污灰色,疼痛和肿胀加剧,患者全身症状更加严重。③晚期或终末期:患者往往表现为持续高热、休克及多器官衰竭。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4 易患因素
糖尿病、肾病、肥胖、外周血管疾病、免疫低下、营养不良、年迈、静脉吸毒等。此外,皮肤擦伤、烫伤、刺伤、动物或昆虫咬伤、皮下注射胰岛素,手术如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小切口输卵管切除术、腹腔镜、不全流产常常是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诱因。
精选课件
9
5 发病机制
1、细菌内外毒素作用 链球菌、葡萄球菌产生透明质酸酶,破坏结缔绢织主要成分透明质酸,使得感染可存皮下组织迅速扩散;A组B一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纤溶酶和链激酶可致筋膜坏死;脂多糖内毒素、捷氧菌合成的肝素酶、需氧菌产生的固定补体物质均致血管内血栓形成.引起组织缺血性坏死。
2、炎症反应 炎性肿胀压迫局部血管,细菌及其毒素对管内皮细胞损伤使筋膜血管形成血栓,致使组织发牛凝固性坏死,结果又进一步促进细菌繁殖,形成恶性循环。
精选课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