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新生儿家庭护理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898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家庭护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相惜 2021/7/16 文件大小:2.8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家庭护理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帮助宝宝顺利走过人生的第一步》
1
最新编辑ppt
经过九个月的怀胎痛苦与一朝分娩的兴奋,妈妈迈入了人生的新阶段。随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辛苦而甜蜜的育儿生活开始了。怎样让宝宝顺利地走过人生的第一步,是每个新手妈妈关心的问题。
2
最新编辑ppt
一、“正确喂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是护理新生 儿必须注意的首要问题。
3
最新编辑ppt
1、正确喂养:为了防止低血糖和低体温,新生儿在出生后应立即与母亲皮肤接触,吸吮母亲乳头,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剖腹产儿也应尽早与母亲皮肤接触,在母亲对新生儿有反应后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早吸吮、早喂养可促进母乳分泌。生后20—30分钟是宝宝吸吮的关键时期,即使此时产妇还没有奶,也要让宝宝吸上几口,尽早建立催乳反射和排乳反射,促使母乳来得早、来得快。若开奶迟了,即或仅迟几个小时,也都会增加母乳喂养失败的机会。开奶前不可喂甜糖水,这会使宝宝失去吸吮母乳的兴趣。不要使用奶瓶喂奶,以避免宝宝出现“乳头错觉”而拒食母乳。不能吸吮者或不能吞咽者可采用滴管、小勺喂养或鼻饲。喂养不强调定时,而是按需喂养,吸乳后应竖抱小儿,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防止溢奶。
4
最新编辑ppt
2、保暖: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身上附着液体蒸发散热,含有体温下降的趋势,且其体温中枢发育还不完善,易受寒冷损伤,尤其是皮下脂肪薄的早产儿。故新生儿房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2℃,湿度在60%左右。早产儿或环境温度过低时可采用暖箱、远红外保暖床、预热的暖包等方法进行保暖。这对冬季时防止新生儿硬肿症尤为重要。
5
最新编辑ppt
3、预防感染:
新生儿脐带处要保持干燥。定期查看消毒,防止污水或大、小便污染;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皮肤皱褶、臀部、会阴处更为薄弱,因此洗擦时要用软棉布轻拭,防止擦伤;衣服、包被、尿布选用柔软的浅色棉质材料,勤洗勤换,防止尿布疹的发生;对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要正确对待,如“马牙”、颊部脂肪垫、肿大的乳头等不可挤或挑;杜绝传染源,房间应经常通风换气;避免患感冒、传染病的人与新生儿接触。
在做好以上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包括哭声、体温、呼吸、进食、睡眠和大、小便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宝宝顺利地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促进生长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
6
最新编辑ppt
二、观察新生儿的14个要点:
1、体重:足月新生儿宝宝出生时体重在2500—4000克之间,一般在3000克左右。体重是反映新生儿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2、身长:反映新生宝宝骨骼发育水平的主要指标。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为47—52厘米,平均为50厘米,头长大约为身长的1/4。
7
最新编辑ppt
3、头围: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的头围为31— 35厘米,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
4、胸围:一般为31—33厘米。
5、体温:刚出生时,可略为下降;但在12—24 小时内会逐渐回升,稳定在36—37℃之间。
6、呼吸:每分钟40次左右,哭闹时可达60次。
7、心跳:平均每分钟120次左右,最快可达140 次(哭闹时)。
8
最新编辑ppt
8、皮肤:新生儿皮肤红润,胎毛少;若出现发绀(略带红的黑色)或苍白,则需及时让医生诊治;还要看有无黄疸,湿疹,红斑或小脓疮,有无感染;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容易感染的部位更要注意。
9、肚脐:脐带是宝宝在胎儿期与母体“沟通”的通道,出生后剪断结扎,但脐带未脱落以前,其残端是一个开放性的伤口,而且与血管相连,若处理不当,感染化脓,病菌就趁机而入,严重时可引起全身感染,甚至导致败血症。因此,要细心护理好肚脐,保证肚脐清洁、干燥,发现肚脐湿润,要及时处理,每天用75%酒精消毒,一周后还未脱落,就要请医生看看。
9
最新编辑ppt
10、吃奶情况:溢奶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只要是脸色、情绪都很好,不影响生长发育就无妨。随着月龄的增长,溢奶会逐渐好转。但若吐得厉害,体重也不增加;甚至吐个不停、全身无力,或者又吐又泻,还发热,应立即去医院。
11、大便:出生12小时以内开始排胎便(由肠粘膜脱落上皮细胞、羊水及消化液组成,为深绿色,粘糊状、无臭味),生后3—4天排完。经过哺乳后,逐渐变成黄色牙膏状的软便。若生后24小时不见胎便排出则要请医生检查是否为肛门闭锁。一般母乳喂养者,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人工喂养者,大便为淡黄色或土灰色;混合喂养者,大便略为黑褐色。若大便的颜色、次数、性状变化大,要及时问医生咨询
10
最新编辑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