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烟台概况 3
(―) 地理位置 3
(二) 地质基础 3
(三) 地貌概况 4
(四) 土壤概况 6
(五) 植被概况 6
(六) 气候状况 7
二、 具体自然地理状况 8
(一) 马山、门楼水库 8
(二) 夹河口 8
(三) 蓬莱火山地貌(迎口山) 9
(四) 牙山森林公园 10
(五) 芝眾岛邙击连岛) 13
14
三、实习体会
一、烟台概况
(-)地理位置
烟台市位于山东省东端,三面环海,西南与潍坊、青岛两市接壤。东与威海市毗邻, 横跨三个经度(东经119° -122° ),南自莱阳的躬家庄北端,北至长岛的隍城岛,间距二 个多纬度(北纬35° 16' -38° 24')。(如图1)
全市共辖12个县、市、区,包
括蓬莱、莱阳、栖霞、招远、龙口、
莱州、海阳、长岛等8个县(市),
芝眾、福山、莱山、牟平四个区。
境内地形复杂,中部有绵延起
伏的莱山山脉。自东向西较大的山
岭由昆箭山、牙山、艾山、罗山、
大泽山等。海拔都在500米以上,
其中艾山、牙山主峰在800米左右, 昆崙山高达923米,为全市最高峰。平原洼地分布在西南莱阳及西南部、北部的莱州,龙口 及牟平沿海一带,其余部分多由200米左右的丘陵所构成。
市区内河流较多,以莱山山脉为分水岭,北流入海的有黄河水,大沽夹河;南流的有 大沽河、乳山河、黄垒河、母猪河等。由于山坡陡峻,源近流短,均系山溪性河道,流量随 季节变化悬殊。
海岸线长,蜿蜒曲折,岛屿众多,以庙岛海峡分割渤海与黄海。以西渤海沿岸多为沙 岸,低线平直;以东南海沿岸多属岩岸,海岸曲折。
(-)地质基础
1、地质
烟台处于华北台鲁东隆起区的东北部、胶北隆起的北部边缘。冲刷使烟台地层出露比较
简单,主要有下元古界中变质的粉子山群地层,该地层有四组组成,自老到新分别是:张格 庄组、巨屯组、岗俞组、芝眾组,此外还有中生代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北部沿海一带和山 间平原则堆积着第四季的冲积一洪积物、冲积一海积物。
市区南部丘陵及芝眾岛、侄侗岛主要由粉子山群组成。其中芝眾组地层,集中于市区北 部芝眾岛等岛屿,主要岩性为含铁石英岩、石英岩、底部夹有黑云斜长片麻岩及石榴石黑云 片岩。其中冲积物则主要为细砂粉砂、亚粘土,集中于夹河两岸及河口地区;海积物为细砂 和淤泥,分布在海湾和连岛坝地区;风积物为细砂,构成海岸沙丘及分布于冲积一海积平 原地带。
2、地质构造
烟台处于福山一黄务复向斜的位置。该复向斜轴部在福山至黄务一线,有粉子山群的 岗俞组所成,南北两翼基本对称,其中烟台市区所在的北翼为单斜形式,故自南向北地层由 新到老依次出露岗俞组、巨屯组、张格庄组,北部芝眾则又出现较新的芝眾组。各组地层片 理产状多倾向东、南或南西。烟台地区的这种单斜构造,被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北东向两 组断裂所切割,形成一不甚封闭的抬升断块构造。
(三)地貌概况
烟台市地势南高北低,南及东南部为丘陵山地;丘陵北侧为向海倾斜的狭窄的第四纪 山山麓洪积台地;市区北部至海边为海积平原及芝眾岛沙坝;市区西及西北部是夹河与海水 共同作用形成之冲积一海积平原。
1、 丘陵地貌
分布在市区南部及芝眾岛,丘陵海拔高度一般为100-200米,坡度多数在20°左右。 丘陵形成受岩层产状影响,往往形成单面山,山丘两坡不对称,南坡缓、北坡陡。沿丘陵边 缘山麓,分布着环带状洪积黄土层台地,台地土层一般为15-35米,台地宽一般2-3公里, 高出平原约4-10米。构成台地的黄土时代主要是Q2-Q3层间夹有数层砾石层。在一些山地边 缘山谷出口处,还发育小型洪积扇。
2、 冲积、海积平原
分布广泛,从夹河口至西沙旺,为夹河与海水共同堆积的带状平原。平原表面平坦, 坡度2。左右。-,宽10-20公里。
3、海岸地貌及河口地貌
烟台市北临黄海,海岸线长达45公里,海岸地貌类型齐全,形态复杂多样,其中有著 名的陆连岛-芝眾岛等典型海岸地貌形态。
(1) 海积地貌
海积地貌主要包括海积平原、沙滩、连岛沙坝、古泻湖和沙嘴。连岛沙坝是连接陆地 与芝眾岛之间的海积地貌;古泻湖是连岛沙坝发育期两边的沙嘴相向发育,最后连接起来, 围限而成;沙嘴是海岸泥沙在沿岸流作用下纵向运动,在适宜地点形成的一端与陆相连,前 端伸入海中的堆积体。(见后文)
(2) 海蚀海貌
海蚀崖。海岸坡直接与海水接触,受到海水侵蚀,往往形成高而陡的海蚀崖。芝眾岛 北侧海岸上海蚀崖高30-50米,最高可达100米,为典型的基岩海蚀崖,海蚀崖片麻岩、石 英岩倾向背向海,受到海蚀和崩塌风化等作用,不断后退,故崖壁陡立坡度80-90°。芝眾 岛的南岸,海蚀崖下部是基岩,上部是第四系土层,构成复式海蚀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