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红楼梦主题和结构新探.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楼梦主题和结构新探.doc

上传人:1656403**** 2021/7/1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楼梦主题和结构新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红楼梦>主题与结构新探
《红楼梦》的主题自小说产生以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其中旧红学派的有:明珠家事说、清康熙政治说、雍正夺嫡说、悲剧说等。新红学派:自传说、色空说、爱情说、政治历史主题、市民说和农民说等。当代红学派:批判封建社会说、理想世界幻灭说、封建家族衰亡说、三重复合主题说(一曰史书说,二曰悟书说,三曰情书说)。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一个说法能概括这部小说的全部,也不能使所有的人信服;每一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是只能概述这部小说一部分或者大部分内容。正如鲁迅先生说过:“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宮闱秘事…”而这些主题说也只是看到自己看到的一面。笔者认为王国维先生的悲剧说比较中肯,但不够全面。以笔者看来,《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主题探讨的是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
小说第一回通过神话故事即宝玉的诞生提出人的本质是什么。按照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即欲求;意志是自在之物,是绝对的、无待的、无根据的。而人的本质是人的意志即人的欲求,即王国维先生说的“所谓玉者,不过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矣”。 宝玉从一块石头变成玉又投胎人间象征着人类本质上是欲求的,也如加尔德隆所说:“人最大的罪恶/就是:他诞生了。”因此,叔本华认为“悲剧的真正意义是一种深刻认识,认识到悲剧主角所赎的不是特有的罪,而是原罪,亦即生存本身之罪。”
人的这种绝对欲求使人的存在必然是痛苦的。痛苦是欲求必然结出的果实,另一方面作为欲求的对立面:无聊,是作为痛苦的特殊形式存在的,正像静是动的特殊形式一样。 叔本华说“我们的生活确实就是在这两者(痛苦和无聊)当中或强或弱地摇摆”。正如小说中道“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总一时少闲,又有贪***恋色,好货寻愁之事。”
现实人生是表象的世界,是受时间、空间、因果律限制的,每个人又都遵循着个性化原理,争夺着物质、空间、时间等等。人生终究是“到头一梦,万镜归空(【甲侧】四句乃一部之总纲)”。作者点出了人生万境的梦幻性,“【甲侧】所谓万境都如梦境看也”。而人生之解又是什么呢?作者认为“好”即是“了”;“了”即是“好”,而王蒙批语《好了歌》说:“以虚无扼制与医治人欲的膨胀,久矣,难矣!”又说“一直写到此处(第一回结束),《红楼梦》尚未摆脱劝世与浮沉小说”。其实,王蒙错了,《红楼梦》并非仅仅劝世与浮沉那么肤浅,作者认为人欲和虚无都是人生的本质,而人都是梦中人,方“了”方觉方醒者方能解脱。可,倘若世人都“了”了,还有人类吗?还有世界吗?这是悖论!
总之,《石头记》这部小说主旨:人的本质是欲求,是痛苦,是先验的;人的存在是表象的、是幻象。人生之境是幻境,具有梦幻性、荒诞性。人是梦中人。盛衰荣枯,周而复始,“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甲侧】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
小说的主题与结构是密不可分的,主题是作品的内核;结构是形式,是为主题服务的。笔者认为它的结构是有机结构,即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是这部小说的根,小说的人物、人物关系以及故事情节、悲剧性等等是小说的枝、干、叶、果实。
首先,从整个布局来看,这部小说的结构就像辆马车,宁国府和荣国府是马车的两轮,马车上装的是现实生活,宁国府象征人生无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