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卧床病人的护理
卧床病人的护理
1 基础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房间早晚各通风一次、每周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30分钟。室内温度维持在22-24℃,湿度50%-60%。房间的空调定期的清洁消毒以除去驻留在空调积尘中的细菌。夏季使用空调时叮嘱患者适度,避免受凉;冬天做好保暖工作,及时添加被褥衣物。
        :为患者提供规律的饮食,食物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进食前后做好口腔护理,不仅增进食欲也能够预防口腔驻留细菌引发感染。进食时最好协助患者去半坐位,嘱患者细嚼慢咽,进食后勿立即平卧以防止食物逆流入气道内而呛咳、窒息。与此同时建议患者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因为足够的的水分可保证呼吸道粘膜的湿润和病变粘膜的修复,利于痰液稀释和排除。[1]
        2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患者的咳嗽、咳痰情况,及时详细记录痰液的色、量、质。
        协助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 收集时间一般选择清晨,若留取常规标本则清水漱口后深咳口谈置于痰盒中;若为痰培养标本则先漱口液漱口再清水漱口再留痰,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防止污染;对于无力咳痰者通过吸痰管留取。
        3物理治疗
        :对于神志清醒可配合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可指导其深呼吸(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对于那些排痰无力者每2-3h协助其翻身一次,每日餐后2小时或餐前半小时叩背3-4次,叩击时注意将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手掌呈杯状以手腕力量自下而上由外向内的叩击胸壁。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痰液粘稠,咳嗽无力,雾化吸入疗法既可以湿润气道稀释痰液,也能达到祛痰、消炎、止咳平喘的目的。进行该操作前,要向患者解释该操作的目的及流程已取得患者的配合;操作时要加大氧气流量;操作后帮助患者翻身叩背,及时排痰,而且要帮助患者做好口腔护理。
        :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该方法对于高龄、极度虚弱患者是一禁忌,因此在进行此项操作前一定要重点评估一下患者的耐受力以避免发生危险;若可以进行,应注意选择在空腹时进行,每次15-30分钟;操作时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应立即停止该项操作。
        :机械吸痰法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如恶心及疼痛,在实施此项操作前一定要向神智清醒的老年患者或家属解释吸痰的必要性,取得其配合;-,先吸口咽部的痰液,再吸气管深部的痰液,并且吸痰管插入气管深部同时阻断负压以避免将过度抽吸费内气体引起肺萎缩;操作时动作轻柔,每次时间少于15秒;操作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暂停吸痰,对症处理。[2]
        4用药护理 
        ,严格根据医嘱正确给予患者使用药物。
        ,因为老年患者的血管脆性大,应避免易活动的部位;滴速调至在40滴左右,若有心衰者应少于20滴。
        ,并及时做好记录。
        5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因长期不与外界接触,如果此时家人的关心不够,再加上疾病长期的困扰,患者很容易产生孤独、恐惧的心理,严重者拒绝治疗,放弃生命。身为医护人员的我们要密切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帮助他们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这样他们才能遵守医嘱,坚持治疗,恢复健康。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件长期的任务,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更是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做好它则能大大的降低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死亡率。作为护理人员的我们应具备充足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临床中,腰痛是当今的常见病,多发病。凡由于腰部受损,气血运行失调,活肾虚腰府失养所引起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称之为腰痛。为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腰为肾之府,腰痛合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病因病机
外感寒湿、经络痹阻;感受湿热,阻遏经脉;肾精亏损,腰失所养;跌仆损伤、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辩证施护
腰痛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除内服中药外,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采取针灸、按摩、理疗、拔火罐、贴膏药、药物熏洗等综合性方法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根据发病机制,临床上分四型进行辩证施护。
寒湿腰痛
患者表现为恶寒喜暖,得热则舒。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则加重,苔白腻,脉沉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