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小公民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641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公民教案.doc

上传人:sunny 2021/7/18 文件大小:1.6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公民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公民教案
小学一年级《小公民》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但因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保护的意识也就稍弱,因而会受到一些安全方面的威胁。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中经常灌输安全的意识。本学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主要在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方面。
二、教学目标:
1、开学初结合学生的各种不安全举动进行相关教育,改掉学生不安全的行为****惯。
2、消防安全教育:结合重大火灾多发季节,向学生开展用火安全教育及火灾中的报警、逃生等知识。
3、传染病的预防教育:教会学生识别一些常见的传染病症状及传播途径,并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
4、交通安全教育:教给学生一些交通安全常识及一些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5、用电安全教育:教给学生一些有关电的知识,使学生学会在家中、校园内安全使用一些常见的家用电器,同时教会学生最基本的防雷击的知识。
6、防溺水教育:结合夏天有学生下河游泳的现象,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防溺水的常识,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溺水自救的方法。
7、家庭生活中的安全教育:教给学生如何防止烫伤,如何预防上当受骗以及如何预防煤气中毒等常识。
8、预防食物中毒教育:教会学生选择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在选择中注意识别食品中的“QS”标志及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同时教育学生,是零食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和不随意采食野生菌。
9、校园内的安全教育:教会学生一些校园中常见的安全常识,如何应对校园内的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
10、户外活动中的安全常识:教会学生一些户外活动中的安全常识,如:体育运动安全、户外活动安全、农活中的安全等。
三、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课外查资料,课堂上采用探究式教学。
2、多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3、课堂上多模拟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周次
内容
2
我能自己做
12
了不起的发明
3
我是家庭小帮手
13
学校里的规则
4
我是班级小主人
14
绿灯行红灯停
5
我会节约
15
遵守公共秩序
7
做个诚实的孩子
16
学会说不
8
国庆放假
17
可爱的家乡
9
我们都是好朋友
18
家乡特产多
10
让我来帮你
19
期末考评
11
爱学****会学****br/>第1课时:我能自己做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翻越护栏的危险性,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2、了解行人翻越护栏的原因,从思想和行为上杜绝这种不良现象。
3、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意识,让身边的人避免“中国式过马路”行为。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法、小组讨论法、调查法、
三、教学场所:班级教室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护栏是隔离人和车辆、车辆和车辆的交通设施。设护栏的马路都是交通量大、路况复杂的地段。你平时翻越护栏过马路吗?
请几位学生谈谈,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了解翻越护栏的危险性 师讲授(配合多媒体展示) 1、 翻越护栏的危险性:
护栏能够有效保障车辆各行其道。如果翻越护 栏进入车行道,势必造***车混行。
(1)危害自己。 隔离车道内行驶的车辆驾驶人有当然的认知性,即推断本车道内没有人员翻越横穿。当行人跨越护栏进入车行道,就可能被撞上,导致事故。
(2)危害社会。人只有在翻到护栏上时才能被对面的司机看到,而人翻护栏是个连贯的动作,等到司机发现,造成紧急刹车,导致车辆碰撞、刮擦事故发生。3)灭火设备的标志:灭火器、消防栓等。
制造交通混乱拥堵。
2、倚坐护栏非儿戏
有的同学三两一伙倚靠在人行道边的护栏上嬉戏,甚至坐在隔离墩上聊天。以为隔离护栏边安全,殊不知,车来车往的,危险无时不在。
3、破坏护栏缺公德
不少行人为了图一时一己“方便”把护栏掰弯,形成缺
口,供穿越护栏过马路。埋下无数安全隐患。破坏道路护栏是没有公德心的行为。
(三)讨论翻越护栏的原因
生分小组讨论: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翻越护栏等设施的原因。 总结明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明明,有一天,他在家里看电视,忽然想吃苹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个苹果,也忘了擦手。等他回来一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已经结束了,他便走到电视机前去换频道。你们猜,这时候发生什么事了?
2、明明刚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来是触电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湿手去碰电器了。你们在家里发生过这样的事吗? 二、教授新课 1、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