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超声波发生器基本原理.docx

格式:docx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超声波发生器基本原理.docx

上传人:511709291 2016/6/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超声波发生器基本原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超声波发生器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首先由信号超声波发生器来产生一个特定频率的信号, 这个信号可以是正弦信号, 也可以是脉冲信号, 这个特定频率就是超声波换能器的频率, 一般在超声波设备中使用到的超声波频率为 25KHz 、 28KHz 、 35KHz 、 40KHz ; 1OOKHz 。,主要提供二个方面的反馈信号: 第一个是提供输出功率信号,我们知道当超声波发生器的供电电源(电压)发生变化时. 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功率也会发生变化,这时反映在超声波换能器上就是机械振动忽大忽小,,通过功率反馈信号相应调整功率放大器,使得功率放大稳定. ,工作最稳定,而超声波换能器的谐振频率点会由于装配原因和工作老化后改变,当然这种改变的频率只是漂移,变化不是很大,频率跟踪信号可以控制信号超声波发生器,。当然随着现代电子技术, 特别是微处理器(uP) 及信号处理器(DSP) 的发展, 超声波发生器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不管如何变化,其核心功能应该是如上所述的内容,只是每部分在实现时技术不同而已。但模拟功率放大器有几个缺点: (1) 不易使用现代的微处理器来处理, 由于该电路呈现一个比较典型的模拟线路特征,用数字处理比较复杂,涉及到 A/ D( 模拟转数字)和D/ A( 数字转模拟) ,成本比较高,可靠性低. (2 )模拟控制电路存在控制精度低,动态响应慢、参数整定不方便、温度漂移严重,。提高了控制信号的开关频率,只需外接若干阻容元件即可直接构成具有校正环节的模拟调节器,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但是,也正是由于阻容元件的存在, 模拟控制电路的固有缺陷, 如元件参数的精度和一致性、元件老化等问题仍然存在. (3) 此外, 模拟集成控制芯片还存在功耗较大、集成度低、控制不够灵活, 通用性不强等问题. 用数字化控制代替模拟控制, 可以消除温度漂移等常规模拟调节器难以克服的缺点, 有利于参数整定和变参数调节,便于通过程序软件的改变方便地调整控制方案和实现多种新型控制策略, 同时可减少元器件的数目、简化硬件结构, 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此外. 还可以实现运行数据的自动储存和故障自动诊断,有助于实现电力电子装置运行的智能化。二、超声波发生器应用数字化控制技术一般有三种形式: (1) 采用 AVR 高档单片机控制单片机是一种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 CPU . RAM / ROM 、定时器/计数器和 I/O 接口等单元的微控制芯片, 具有速度快,功能强、效率高、体积小, 性能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在各种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单片机的 CPU 经历了由4、8, 16 、 32 直至 64 位的发展过程。在超声波发生器中, 单片机主要用作数据采集和运算处理、电压电流调节、 PWM 信号生成、系统状态监控和故障自我诊断等,一般作为整个电路的主控芯片运行, 完成多种综合功能。配合 D/A 转换器和 MOSFET 功率模块实